「皮膚癢」看似是個小問題,但其實皮膚癢不致命,癢起來要人命,有時候甚至是抓到破皮流血,也止不住搔癢感。如果已經排除了皮膚乾燥、蚊子叮、過敏等原因,就要有所警惕了,這也許是內臟病變的警訊!
1.內分泌系統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亢進患者,因血糖濃度、激素升高,都能通過血液循環,刺激皮膚的感覺神經細胞,引起皮膚瘙癢。糖尿病人皮膚瘙癢的發生率高達15%-35%,疾病早期「三多一少」症狀反而少見,最多的是因皮膚搔癢到醫院就醫時,才發現自己已得了糖尿病,所以皮膚搔癢可說是早期糖尿病的表徵之一。只要好好控制糖尿病,皮膚癢的問題就能改善。
2.血液系統疾病
貧血患者的紅血球過低,或白血病病人的白血球過高,都會刺激皮膚的感覺神經細胞,而導致皮膚瘙癢。男性缺鐵性貧血患者約13%出現瘙癢,女性有7%發生瘙癢,補鐵改善貧血後,瘙癢即可緩解。
3.肝膽疾病
有研究顯示,大約有40%~60%的肝膽疾病患者,在肝部不適、肝功能異常以及黃疸出現的時候,因為膽汁的分泌和輸送發生障礙,就會出現皮膚瘙癢。
「正常生理機能中,肝臟主要是製造膽汁,由肝細胞分泌到膽管,膽汁匯集後通常先存在膽囊裡面,需要幫助消化時,將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如果肝臟、膽或胰臟因為發炎、腫瘤或服用藥物等原因,造成膽管阻塞、膽汁鬱積、排泄不順,這些膽汁就會跟著血液全身跑,累積在皮膚上呈現搔癢等症狀,」臺中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林志明解釋。(參考:《皮膚癢抓到四肢流血 不是皮膚病竟然是肝癌!》)
4.生殖系統疾病
男性睪丸病變或女性卵巢病變引起的荷爾蒙過低,也會導致皮膚瘙癢。
5.心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心臟病的人,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環較不好,體內一些代謝物質,來到皮膚這裡的毛細血管常會排不出去,就會刺激皮膚上的感覺神經,引起瘙癢。
6.泌尿系統疾病(慢性腎臟病)
研究資料指出,尚未接受透析治療的腎臟病患,有1-3成的機率出現尿毒症的搔癢情形,而腎臟病末期,接受透析治療又有搔癢困擾的患者多至9成。台北慈濟醫院中醫師呂秉勳指出,不適當的透析量、鈣磷失衡、鎂鋁偏高、過敏、皮膚乾燥,都是導致尿毒搔癢發作的危險因子。
尿毒搔癢症病患的搔癢範圍涵蓋背部、腹部、頭部、手臂,經常在夜裡發作、影響睡眠,西醫方面會以保濕乳液使用、藥物控制、止癢藥膏、照光治療甚至腎臟移植來控制搔癢情況,但成效不一。
中西醫治療 止癢效果更好
呂秉勳表示,再依據實證醫學療效證實,西方精油結合中醫草藥調和成止癢精油供病患塗抹,不僅達到止癢效果,也助於傷口修覆。可以先讓患者內服清熱解毒的中藥,輔以針灸、耳豆來抑制腦部中樞,減少騷癢反應。同時,外敷藥膏、藥浴,經由皮膚吸收,抑制發炎物質的產生。
呂秉勳說明:「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洗腎病患多為老年人,皮膚偏乾,搔癢如風,如遇濕熱,搔癢加劇,因此透過中藥材為病患驅風活血。」建議以可去濕的土茯苓;可驅風的荊芥、白芷;可驅熱、清熱的地膚子、白鮮皮、黃柏;可活血、行血的川芎、當歸等中藥材研發成止癢藥浴包,給病患浸泡、擦拭。
造成尿毒搔癢症的原因極其複雜,呂秉勳提醒民眾,一般中醫治療兩個月病患會有改善,就可以停藥,不須終生服藥。但仍須遵從西醫醫囑,注重飲食及鈣、磷攝取,避免使用民間偏方與來路不明的草藥,以免造成腎臟負擔。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