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顏福江
攝影/顏福江
2019年是臺灣921大地震二十周年,依著這場大災難的歷史脈絡,慈濟基金會規劃全臺各地陸續舉辦防災教育展,臺南靜思堂於8月9日正式開展,透過圖文、影像以及慈濟志工導覽下,帶領大眾一起回顧災難之際,能再次喚醒人間愛能量,同時見證時代寫歷史之餘,省思防災、減災、備災的重要性。
慈濟基金會表示,佛教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著「生命共同體」之意。二十年前的921大地震,對臺灣中北部地區造成浩劫,每逢遭遇大災難,臺灣除了展現團結互助的力量,全球也總動員相助,可謂「一方有難、十方馳援」,而藍天白雲的慈濟人就地及時湧出,走入人群付出關懷,國內外救援團隊奔走,我們應該互相感恩與見證這段歷史。
開展活動上,幾位曾經參與賑災過程的慈濟志工,向大家分享話當年,二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顧過往,不是要重新訴說陣痛與創傷,而是要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行動付出,不斷為現今冷漠的社會凝聚正能量,添上一股愛的暖意,也要藉此注入防災意識,提醒大家居安思危,慈濟志工彙整一張張相片時,藉由畫面來說話,也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
在「時間牆」區域,以重點式清楚條列出自1999年臺灣發生921大地震起,慈濟分為急難救助、安頓與關懷、復健與重建三大階段進行賑災計劃,至災區的重建之路於2004年暫告一段落為止的這段期間內,所投入的志工人次超過23萬,猶如佛典《法華經─從地湧出品》內經文敘述「如是諸菩薩、神通大智力、四方地震裂、皆從地湧出」。
地層能量的釋放,牽動了人心能量的釋放,佛法經文詮釋了當代災難背後被賦予人與人互助精神的意涵,慈濟人全力復健災區的大悲心與大願力,在每個艱鉅、沉重階段的過程中,難行能行,心繫著「人傷我痛、人苦我悲」以及「尊重生命」的情懷,而慈濟人用愛陪伴的故事令人感動,希望人人不只能把握當下的感動,還要日日感恩,把握時光不空過。
回顧災難更要省思防災,並且進一步教育下一代,「如果有可能、誰願意成為災民?」因此當我們站在受災者、救援者的視角來綜觀大小災難,慈濟將半世紀以來的慈善救助、人道救援經驗,結合現代科技與時俱進,研發出各項賑災設備,並跨越種族、文化、語言、宗教的隔閡,守護人性尊嚴,將臺灣救援能量推向國際,成為互助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