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莫拉克後建置超級電腦 氣象局預報更精準

客家電視台/ 2019.08.09 00:00

【陳沿佐 蘇韋宣 徐榮駿 黃映婕 綜合】

十年前的莫拉克颱風,3天內在高雄山區,帶來超過2500毫米的驚人雨量,但一開始氣象局的總雨量預估,卻只有500毫米,事後也遭人批評預報失準,氣象局當時解釋受限於技術,因此影響預測結果及準度。風災十年後,氣象局不斷精進技術,像是在5年前斥資新台幣6.5億元,建置一套超級電腦,大幅提升預報運算能力及解析度,讓民眾能夠及早預防準備。

滾滾泥流沖毀家園,回想起十年前,狂風驟雨那一夜,八八風災受災戶們難掩沉痛,這場颱風帶來的大雨,實在讓人措手不及。

受災戶 家菁:「本來是預報是要到,它的走向會是向北方的,所以我們取消了北部的行程,所以留在高雄,沒想到高雄就發生這麼大的事情。」

2009年8月6日早上6點半,氣象局發布莫拉克颱風,陸上颱風警報,到了8月10日,才雙雙解除陸上及海上颱風警報,在颱風襲台的這5天期間,氣象局數度上修各地總雨量預測,8月6日晚上10點,氣象局預估高雄山區總雨量,可達500到800毫米,隔了12小時,8月7日早上10點,總雨量預估已經破千,最高來到1100毫米,接下來幾天雨越下越大,到了8月9日,高雄山區總雨量預估,甚至來到2200到2700毫米,預測前後落差如此懸殊,也讓外界質疑氣象局預報失準。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課長 林秉煜:「因為它當時的解析度,並沒有那麼高,那等於說,你在做這個預報的過程當中,你只能用過去歷史相似的個案,去想像出它的雨區分布是什麼樣子,雨區分布你可以掌握得不錯,但是那個量值,實際上你沒有辦法掌握得好,就像說你在摸一頭大象,實際上你無法知道這個大象,到底它是多大多小。」

科技及運算技術,左右氣象預報能力及準確度,莫拉克風災十年後,氣象局不斷精進預報技術,走進氣象局一樓的管制區,映入眼簾的是氣象局在5年前,斥資6億建置的超級電腦。

中央氣象局氣象資訊中心系統控制課課長 劉政:「這套超級電腦分成三年來建置的,總共花費了大概新台幣6.5億元,它包含了4萬8千多顆計算核心,那它計算能量的話,可以達到1.46petaFLOPS,那用簡單的來說,也就是每秒,可以進行1460兆次的浮點運算,那差不多可以等於4萬台,最先進的個人電腦。」

一台台信號閃個不停的電腦主機,走在裡頭簡直就是座迷宮,這裡可說是氣象局,賴以運作的重要心臟,和舊的系統相較之下,這套超級電腦運算能力快了100倍,每秒可計算超過1千兆次,有了它除了能夠大幅提升,預報模式的解析度,颱風預測路徑誤差也逐年減小,在強大的運算能力支援之下,氣象局能夠提供更準確的,0到6小時的極短期預報,替民眾分分秒秒爭取反應時間。

中央氣象局氣象資訊中心系統控制課課長 劉政:「那以區域模式而言的話,原來是每5公里可以得到一筆資料,那新的模式上來之後,我們可以3公里就獲得一個資料,那未來的話在超級電腦速度的提升,跟模式更精進的狀況下,我們甚至可以達到每1公里,就可以產生一個預報的結果。」

這些龐大觀測資料,除了來自與全世界跨國合作,最在地最即時的天氣資訊,還是得倚賴國內的氣象站。

記者 陳沿佐:「這裡就是在新北市的板橋氣象站,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在觀測坪上,有許多的氣象儀器,無論是像溫度或是雨量這些天氣資訊,你想得到得這邊都測得到,其實從十年前的莫拉克風災過後,氣象局就大幅增加國內氣象站的數量,從2009年的394個,增加到2018年的549個,氣象站的密度越高,氣象預報就會更準確。」

「我說過8點鐘是,我們必須在23點的時候,才能放下去。」

精密測量儀器經過校正,再綁到差不多一個成人高的,氣象氣球上,準備升空。

「1、2、3!」

氣象局人員每天早晚,都會與國際同步,各施放一顆氣象氣球,探測不同水平高度的大氣資訊,這些資訊也會跟全世界共享,因為氣象預報大量依賴科技與資訊,可說是一場資訊戰也是一場團體戰。

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課長 林秉煜:「其實像我們過去,應該是說我們在颱風期間的時候,我們提供了風力預報,跟我們的雨量預報,隨著剛剛提到的模式的,解析度提高之後,它會有更精準以外,那我們現在也配合我們技術,我們甚至可以提供,未來0到3,3到6小時的定量降雨預報,這是在今年開始實施的,這就是剛剛提到融入了一些,像我們說的大數據分析的探勘資料,或是人工智慧的方式,讓我們達到這樣的目標。」

莫拉克風災走過十年,氣象局也從歷史學教訓,預報技術不斷精進,讓民眾提前做好一分準備。

熱門關鍵字:

客家焦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