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風華十六喜迎七夕成年禮 金門烈嶼與兩岸成年禮交流傳承民俗體驗

大成報/于郁金 2019.08.09 00:04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廈門第5屆朝宗宮「做十六歲」成年禮及學術座談會暨第2屆三門(廈門、金門、臺南鹿耳門)走向成功路聯誼大會,於七夕在大陸廈門沙坡尾舉辦;金門媽祖會及天后宮信眾30人,由理事長楊耀芸、主委許燕輝率領參加聯誼大會,代表致贈前金門縣長李炷烽親題墨寶,及金門縣金城鎮長李誠智、金寧鄉鄉長楊忠俊賀匾;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再平應邀參加學術座談會,漫談《金門烈嶼鄉成年禮及其現代意義》。

朝宗宮表示,現場參加成年禮男女同學都是大紅狀元袍穿起來,金花狀元帽戴起來,手搖《成功》寶扇模樣,個個臉上洋溢喜悅;在鳴鑼開道等儀仗隊伍引導下,56位男女青年意氣風發的在廈港片區行「狀元踩街」禮儀;高中狀元是每位學子追求目標,朝宗宮舉辦「做十六歲」成年禮活動,以體驗民俗風情,鼓勵學子們努力「圓」學生時代夢想,8月7日下午,這一幕出現在大陸廈門老港口沙坡尾朝宗宮。

本次活動由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廈港街道指導,廈門朝宗宮主辦;來自臺灣、金門、美國、柬埔寨、智利、馬來西亞等海內外,有近20個社團組織發來賀電本次活動。

朝宗宮表示,沙坡尾「1日館長」第9期活動也同步舉行,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榮譽指導彭一萬、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盧志明擔任「1日館長」,現場講解「做十六歲」成年禮的故事。

據了解,「七娘媽生」民俗禮儀,在閩南,相傳七月初七這一天,是兒童的守護神―「七娘媽」誕辰;近年來,朝宗宮都會在這一天,為時年16歲的青年舉辦「做十六歲」活動。

56位男女青年身著狀元服,在朝宗宮大殿瞻仰媽祖聖像; 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流傳千年,值得大家弘揚與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知識、增強道德修養,日後為社會多做貢獻,解說員神情並茂地在現場鼓勵大家。

同學們移步出朝宗宮大殿,走過平安橋,寓意吉祥平安;穿過七娘媽亭,寓意感恩兒童守護神16年來眷顧;在七娘媽亭前列隊,同學們4人一排,手捧圓仔花向七娘媽獻花,其意在讓同學們須懷有感恩的心,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受到很多人保護;獻花儀式後,每位同學都領能到紅雞蛋(閩南習俗:脫殼)寓意長大成人。

民俗活動中,供品擺設必不可少;朝宗宮供品不僅遵循傳統,而且與時俱進。民俗專家盧志明向大家介紹並分享:閩南民間敬拜七娘媽的供品有七杯甜茶,油飯、芋頭、番薯;因為七娘媽是女性神,民間也都希望七娘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所以胭脂水粉一樣都不能少;以前都用「漳州粉」(俗稱:碰粉),祭拜完之後要將「漳州粉」往屋頂上拋;朝宗宮與時俱進,這次還給七娘媽準備了品牌化妝品。

另外,在廈門沙坡尾活展示館3樓舉辦《成年禮的現實意義》座談會中,來自廈門文史專家,有來自臺灣、金門文史學者、外籍學者、成年禮學生,及晚報熱心讀者近50人參加座談會。

座談會由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主持,金門閩南文化協會理事長楊再平從烈嶼鄉「做十六歲」習俗及臺灣臺南、雲林、大陸龍岩與沙坡尾的成年禮活動談起,以印證兩岸同風同俗「兩岸一家親」情誼。

原同安縣文化局長金門籍鄉彥顏立水認為,成年禮可以讓青年朋友從擔當環境保護,尊崇自然等等開始,增強我們對美好家園建設。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耕談及,做成年禮可以使人在儀式感中,有一份感恩的心。

臺南文史專家鄭道聰引經據典表示,各位專家對於朝宗宮舉辦「做十六歲」成年禮給予高度評價,因其對現實意義有著深遠影響,期待朝宗宮能夠結合新時代,擴大影響,吸引國際視覺,將活動打造成廈門的「名片」,為美麗廈門增添文化大禮。

參加第1屆成年禮學生王昱棋、鍾情2位青年亦在座談會上,談了自己經過成年禮儀式洗禮之後,其經歷進步,有責任擔當「做十六歲」成年禮大會。

今年參加這項成年禮大會,有56名青年,其中5位來自臺灣、2位僑屬、3位加拿大籍華裔。來自加拿大楊莎表示,我們在加拿大也堅持學習中文,學習漢文化;這次得知朝宗宮舉辦民俗成年禮,我舅舅專程帶我們表兄妹一起回來,參加這個活動,這個成年禮儀式將使我終身難忘。

朝宗宮還為每位參加活動同學都備了一份大禮包:成年禮證書、媽祖有緣卡、文昌筆、黃金轉運珠,期許每位同學在人生起航時,開啟成長歷程中新的里程碑,開發成功輝煌的金色未來。

朝宗宮管委會主任林招治介紹指出,本次活動我們還應廣大朋友要求,以「不忘初心」為主題,讓數位已過16歲市民朋友體驗「做十六歲」成年禮。

主辦單位表示,本屆活動亮點紛呈,舉辦了數場豐富多彩配套活動;從8月1日起舉辦「我的16歲」影展拉開活動序幕,陸續舉辦了繩結手工製作、「七娘媽亭」製作、手繪燈籠,這些活動既寓教於樂亦促進親子關係。

第2屆三門(廈門、金門、鹿耳門)共走成功路聯誼大會在近日亦同時舉行,三門人士共聚玉沙坡。衷心祝賀青年朋友的成長時表示,以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及鄭成功愛國情操,來鼓勵同學們為社會多貢獻,為兩岸展開更多交流活動。(照片由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提供)

熱門關鍵字:

大陸新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