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鳳框、顏福江
攝影/劉偉興
根據臺灣環境資訊中心觀察指出,地球越來越熱,夏季高溫屢破紀錄,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影響已是全球專注的問題,希望從各方面尋求解決之道,其中,2019年來自亞太地區國會議員聯合會在臺灣舉行期間,外交部特地進一步邀約部分國家成員向慈濟取經交流環保議題,期待透過彼此交流分享,共同為救地球一起努力改變我們的環境。
亞太地區國會議員聯合會有二十多個會員國來臺,有八個國家的國會議員及其行政人員、外交部陪同人員等約六十人,特地前往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參訪。其中,吉里巴斯、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帛琉、吐瓦魯、諾魯都是中華民國友邦國家,團隊走訪了各資源回收分類的實際處理過程,整理環保毛毯的「巧藝坊」、以及回收寶特瓶製成毛毯的「一條龍」迷你製程。
外交部近年來致力協助幾個邦交國推廣環保,吐瓦魯議會秘書Mr. Andrew Puga Semeli表示,這是他第一次來臺灣,在他們國家也有垃圾的問題。這次在環保站學到很多資源都可以再利用,這樣就不會製造環境污染,對環境衛生造成影響。
索羅門群島的議會會長Patteson John Oti,在參觀過程不時提出問題,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回收的東西還可以幫助到世界上需要被幫助的人,這不只是環保的概念,還具備了人文的概念;尤其是看到衣服、旅行箱、眼鏡等這麼多新的產品,竟是用回收而來的寶特瓶做成,他覺得非常棒。
位於西太平洋地區的帛琉,由三百四十多座島嶼組成,擁有罕見的海底天然景觀,與四面環海的寶島臺灣環境其實很相近,然而近年來因水溫變化、遊客過多,生態遭破壞,制定政策致力於海洋環境保護。
帛琉參議院領導人Hon. Kerai Mariur認為,臺灣做環保比他們有經驗多了,在他們國家,瓶瓶罐罐的東西都把它當垃圾掩埋。過去曾經由日本協助他們做回收,現在想要自己做。他們在主要的城市進行回收計劃,但是項目並不多。由於帛琉很多的物資都是仰賴進口,課徵進口稅後給回收業者做為回饋金。
各國成員們看到臺灣的慈濟不只回收寶特瓶、玻璃瓶,還回收報紙、塑膠袋甚至舊衣服,讓資源可以再永續利用、延續物命,而且回收並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拯救地球這個大地之母,讓多位議員理解到,未來要調整宣導,回收的目的不應完全是利益營收的導向,而是為了「救地球」這樣很單純的一念心,希望將這些從臺灣所見所聞的環保經驗帶回自己的國家,可以省思政策面、實作面、教育面等不同面向來改變,為地球的未來創造永續經營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