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法寶聚佛×與法相會心 「穿越時空‧法寶再現」開幕典禮

大成報/于郁金 2019.08.09 18:15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佛光山首次舉辦「穿越時空‧法寶再現」佛教大藏經系列活動,以「佛經寫本與刻本特展」、「大藏經通俗講座」、「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詮釋佛教的法寶─大藏經,除了有足以一探堂奧的學術會議,也希望透過通俗講座和展覽,讓佛教的大藏經能夠走入大眾,讓民眾感受法寶的利益,以及對佛教文化有進一步認識。

佛光山於8月8日至11月17日首次舉辦「穿越時空‧法寶再現」佛教大藏經系列活動,開幕典禮8月9日於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有佛教學者、文化界、教育界等千餘人參加;此次開幕融和信仰與學術,由佛光山退居和尚心培和尚主法,多位信眾代表手捧藏經法寶供奉於佛前,心培和尚帶領大眾恭讀星雲大師所作《為世界和平祈願文》。

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暨活動總指導慈惠法師致詞時,轉達星雲大師祝福「感謝各位的光臨,給予我們因緣能夠與法相遇。」慈惠法師表示,此次主題內容為佛教藏經,是名符其實的「法會」,以法聚會;希望透過活動,讓所有人,尤其是佛弟子們,了解經典的形成過程,增加對三寶的信心。

慈惠法師說明活動包括「佛經寫本與刻本特展」,有首度踏出國家圖書館的大藏經借展佛館,由警車從臺北南下護送至佛光山展出,得見「百千萬劫難遭遇」的經典,堪稱何等福報。以及探討深奧佛典義理的「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大藏經通俗講座」,以大眾能懂的語言,讓大家了解大藏經的由來與內容。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表示,此次為國圖的佛教經典典藏文物首度出展,這些經典完善保存在庫房,以復刻、數位、文創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佛光山隆重莊嚴的開幕典禮,也是佛教文化藝術的展現,令人震撼!這次國圖同仁和佛光山的法師們在籌備過程中,彼此也學習到很多;在展場看到大家以迫不急待心情,細細觀賞經典時非常感動,只有與人互動,才能彰顯經典的時代意義,讓經典活起來。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萬金川則說,早前就希望能夠辦藏經的展覽,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計畫今年舉辦藏經會議,感謝國圖、佛館的大力支持,終於達成藏經展覽、研討會、通俗講座的「三位一體」;如以佛教的「勝義諦」、「世俗諦」來比擬,如果學術研討會是勝義諦,大藏經通俗講座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世俗諦,透過通俗講座,學者對廣大信眾做知識的回饋,是「財施」與「法施」交流;此外,經典是有「重量」的,然而在電子化的今日難以感受得到,在參觀展覽時,看到自己的論文與典籍相遇,心中的感動不言而喻。「千年經典經歷刀槍水火,終於來到眼前,這是一大事因緣。」

開幕典禮也特別安排美國柏克萊大學榮譽教授蘭卡斯特主題演說「佛教文獻探究數位時代中的傳統研究方法」說明,當數位世代來臨,佛學研究首要任務就是將足夠的資料輸入電腦以進行使用,數據的存在只在於能瀏覽、分析、搜尋、提取、分享的配套工具時,才顯得重要,但佛教藏經的研究,不能僅限於數量,還涉及詮釋與語境。

蘭卡斯特提及,自己50年前在做博士研究時,統計及分析7種漢譯《般若經》中詞彙出現的次數,就要花2年時間,現在可以運用分析工具,在2秒鐘內完成與多類似的任務;數據速度及容量在近20年突飛猛進,學者們需要思考如何運用。

蘭卡斯特認為,佛教大藏經的研究反映了電子科技所帶來的電腦發展及社會議題;希望此次學術研討會能透過對文獻著重跨域進運算環境,以及分析數位文本更完整理解藏經的傳播及演變,來帶動起文本實證研究的復興,讓我們更容易回顧過去;此外,他的另一項計畫「海上佛教地圖集」,預計明年佛館展出。

據了解,8月8日至11月17日「佛經寫本與刻本特展」,特別展出漢學研究中心、揚州圖書館典藏的佛教經典,有舉世第一本雙色套印佛經—元刊朱墨雙色套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藏於雷峰塔下千年以上歷史的宋《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陁羅尼經》,存世極為稀少的金代版本佛經—金皇統間私人刊印《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全經鏤版精細、毫無缺損的宋刊本《妙法蓮華經》;佛陀紀念館亦精選多部佛典精品,如原藏於佛光山地宮的南北朝敦煌古寫經《摩訶般若波羅蜜放光經》,及寫於17世紀的藏文貝葉經等。

佛光山表示,8月10日至11日於藏經樓法寶堂舉辦「大藏經通俗講座」,由佛光山藏經樓、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辦,共4主題:「佛法東來.西行求法」、「大藏經的形成」、「大藏經的故事」及「藏經面面觀」,透過精采的大藏經故事,讓社會大眾了解大藏經的由來、內容與傳播歷程;8月9至11日,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於佛光山雲來集召開「佛教藏經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海內外16位知名藏經研究專家共同探討佛教藏經之現況與發展。

是日開幕與會有政治大學哲學系名譽教授林鎮國、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吳疆、西來大學龍達瑞、韓國大真大學柳富鉉、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劉國威、中山大學越建東、法鼓文理學院洪振洲等學者專家及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潘政儀、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劉招明、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秘書長陳嘉隆等。

熱門關鍵字:

宗廟之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