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爸爸比媽媽更享育兒樂?

優活健康資訊網/記者 張桂榕 2019.08.06 13:00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育有孩子的家庭,照顧孩子大多以女性為主,男性偶而協助或幫忙,造成育兒感受不同,甚至產生夫妻間的相處負面感受。孩子是夫妻倆一同產生的結晶,若想讓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父母必須有健康正向的育兒感受,與愉快的親子氣氛,為此夫妻一起同心、一同承擔育兒生活,不但有助夫妻感情,對孩子的心理狀態也有助益。

根據一篇2019年2月刊登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學報》的研究,超過 1 萬 8 千人的資料,進行快樂、幸福感、憂鬱症狀、心理滿足感和壓力的分析,探討父親或母親是否從父母的角色中獲得更大的快樂。結果發現,「父親」角色與較多的幸福感有關,與同年齡無孩子的男性相較,「父親」呈現較少的憂鬱症狀,且較滿意自己的生活及與他人的連結。然而女性方面,與無孩子的女性相較,「母親」產生更多的憂鬱症狀,且男性在與孩子平日的互動所呈現的幸福感高於女性。

多營造遊戲和休閒的氣氛 增加正向感受與親子關係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正向的情緒和親子連結可以預測照顧者的幸福感,上述研究對少子女化的台灣特別有意義,雖然父親參與照顧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和孩子的相處,父親普遍多以從事遊戲和休閒活動為主,照顧上仍以母親承擔較多的工作和責任,因而生養小孩對於男性可增加幸福感,女性(特別是職業婦女)則感覺到較少的快樂和較多的罪惡感。他建議,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可營造遊戲和休閒的氣氛,增加正向感受與親子的連結,當父母和子女玩樂及互動變多,作為父母的快樂和幸福感自然也會提升。

父母在孩子教養上 應採取輪流或分擔 以提升育兒幸福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無論是教或養上,通常在照顧子 女時,像是孩子的飲食、生活作息、學校作業…等,大部分女性承擔的幾乎都是 「必須」或「不得不」要做的事項,而帶孩子出遊、做運動、逛大賣場,這時父親的角色才會想當然爾要出現。如同研究顯示,男性照顧的時間較短,「要求」成分較低從事分擔的項目自然會提升幸福感,而女性則常常因為時間不夠用,常產生壓力及負面情緒。

議女性特別是職業婦女,可和先生討論商量,在「輪流」、「分享」、「分擔」的照顧過程,另一伴也更能體會教養孩子的樂趣及辛苦,平日即建立可尋求協助的親友及鄰居的口袋名單,或找相近年齡孩童的家長共組照顧網絡相互支援。同時在工作和教養孩子之餘,留有自己的時間,即便是一星期的某天晚上,或是每天一個小時,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聽歌、追劇、玩遊戲,媽媽自己轉換情緒後可增添照顧孩子的品質及幸福感。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