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核四究竟能否重啟?》系列3-2—核四重啟要過4關 商務談判最關鍵

優傳媒/ 2019.07.26 11:30

核四廠能否重啟,關鍵在與國外顧問公司的商務談判。(圖/記者湯佳玲攝)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核四廠自動工興建至今,整整20年,從一個新電廠變成老電廠,究竟能否重啟?原子能委員會與台電公司接受本刊採訪表示,核四廠現階段仍被視為「不安全」,但可藉由工程技術獲得解決,透露出核四重啟最大的困難,不在於不安全,而是與反應爐承包商美國奇異公司(GE)的商務談判充滿變數。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核四重啟的代價是:時間N(商務談判)+6年(測試),金額好幾千億。

 

楊偉甫表示,核四廠如果要重啟,有許多難題要一一克服,「現在看起來很困難,要花很多時間,而且充滿變數。」

 

首先,跟奇異公司談判就是一個未知數,因為專業核能技術掌握在GE手中,如果GE認為20年前施工的核四廠,已無法為其驗證安全性,而必須重新翻新,那麼核四重啟的可能性將大為降低。

 

其次,是設備老舊的問題。核四廠使用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其儀控設備為全球首座,超過20年需要汰換,但部分零件目前已停產,取得備品有難度。

 

接著,在商務談判成功,取得備品後,核四廠的系統與設備還要經過解封測試,並通過原能會的安全審查達標,這是第三關考驗。

 

台電:重啟代價要錢要時間,社會應理性討論

楊偉甫表示,以上三階段所需要時間為N+6年,「N」代表與奇異公司談判的未知期程,「6」代表成功談判後,台電評估需解封測試所需要的時間至少要6年。至於重啟經費,楊偉甫說,初估要「好幾千億」,但實際金額必須要等和GE議約後才能得知。

 

楊偉甫表示,核四重啟的最後一個關卡,就是社會有沒有共識要接受這樣的重啟代價?當核四廠在最順利的情況下於6年後重啟,已是2025年,屆時是否還要將核四納入台灣能源選項,「這是選擇也是盲點」,社會應有理性討論。

 

 

原能會副主委劉文忠表示,目前政府的立場是核四不重啟,核一、二、三不延役,以實現非核家園為目標。

 

根據台電提報給原能會的資料顯示,核四廠一號機至2018年8月底的試運轉進度為64.99%,總進度包含設計、施工、採購與試運轉經加權後為95.82%;二號機的試運轉進度僅20%,總進度為91.53%。

 

原能會:解封測試工程進度可能倒退

 

原能會核能管制處副處長李綺思表示,核四廠若要重啟,必須完成包括設備更新、管線鋪設、組件評估、福島改善案與系統測試等總體檢,當初做過的測試不代表多年後仍然安全,必須再做一次,因此「工程進度可能還會倒退」。

 

李綺思指出,核能安全技術面的問題,在工程上幾乎都能解決,就看台電願意花多少時間與金錢。他同時點出一個隱患,台電與GE的商務談判是關鍵,業主必須思考若遇對方獅子大開口,花的時間和金錢值不值得。

 

核工人士:核四是特殊廠,充斥弊案又有地震帶通過

 

然而,核能安全仍是使用核電的基本關鍵,反核與擁核團體各執一詞。曾任核能研究所副研究員的核工博士洪宗勝表示,核四不像核一、二、三廠是統包,而是由台電自己設計,「台電自認為有能力,但很抱歉,會開車跟會造一部車是截然不同的事情。台電核一、二、三廠營運得很好,但台灣並沒有核能重工業,核四的製造、規劃、設計,台灣是無能為力的。核四到了後來幾乎都變成是台電自己在玩,甚至自己設定規範、自己採購零件、自己來組裝,是非常不正規的核能電廠。」

 

他還說,如果有人講核四是新電廠為何不用,「那他是頭殼壞掉,因為核四已經是20年的老電廠了!」

 

同樣曾經任職核研所的核工博士賀立維表示,反應爐底鋼筋水泥與焊接的弊案、已有多位涉案官員被判刑,但已灌漿約二層樓高的底座如何處理?是否有重新計算偷工減料後的結構,比對原來設計結構的差異和耐震評估?加上核四獨有的近4萬個訊號點的數位儀控系統是全球首座,可安全驗證的程度低,又有活斷層經過,認為核四不宜重啟。

前核四廠廠長王伯暉認為若核四重啟,安全不是問題,測試人才不足才是問題。(圖/記者湯佳玲攝)

對於相關斥疑,一手孕育了核四的前廠長王伯輝則為核四提出辯駁。他說,跟GE的商務談判,「他們要的是錢,我們要的是電,如果政府真的有誠意解決,很快就能解決啦!」對於重啟時間,王伯輝表示,要先釐清哪些需要重做測試、哪些不需要?一定要重做的是與核能安全相關的系統,像是外電跳脫後、需要被啟動的「控制棒控制系統」,就一定要做。但是像圍阻體洩漏測試就無需再做,還有例如柴油發電機即使封存後仍定期測試,因此也無需再做啟封測試;但無論如何,最後都要經過原能會的審核通過。

 

王伯輝並指出,一號機的備品「其實非常足夠」,核四員工經過審慎評估,準備好三次大修的量,一次大修是一年半,三次將近五年,「但總公司的人可能不知道。」外界有人質疑包商已解散,找不到零件了,但其實公司只是改個名稱或者被收購而已,生產線都還在;就算不生產了,商業級的商品經過一定程序的檢證,品質等同核能級;也有人說二號機的零件挪給一號機使用,因此二號機沒有備品了,「但二號機可以整個系統換成新的,就沒有這問題。」

 

原能會的李綺思也對此表示同意。他說,二號機系統的確可全部換新,零件也確實可用等同核能級的商業級產品替代。他還說,核四廠採分包,而非將所有工程都交由同一家顧問公司統籌的統包作法,不必然就代表不安全,「只是業主會比較累」,重點是最後要達到安全標準。

 

老廠長:安全不是問題,欠缺測試人力才是問題

 

王伯輝估計,釐清需重做測試的項目後,核四解封測試約2年可完成,從現在開始進行,預計3年後可商轉。一號機所需的費用約50億元,二號機約300億元;兩部機組500億元內可重啟,換一座270萬瓩的電廠,之後就可送電,「實在是太划算,否則3000億元就是全泡湯」,社會大眾可以去思考是否值得。

 

在老廠長的眼裡,核四能否重啟的困難點,既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時間的問題,更不是安全的問題,反而是「人從哪裡來」。對此,他也有解決方案。他說,核四廠原本有600多名員工,封存後現在只剩下200名,很多人手都調派而舉家搬遷到其他縣市的火力、水力電廠去了,可能已無充分人力進行解封測試,「這些核工人才其實都是台灣的資產」,但他相信,提出激勵計畫應可喚回核四老兵。

熱門關鍵字:

焦點內容 政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