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2019舞蹈秋天 以身體取代語言對話

民生@報/ 2019.07.25 17:56

【文/陳小凌】2019舞蹈秋天將邀請首度來台的丹麥編舞家麥特.英格瓦森帶來作品《高∞潮》(to come(extended)),麥特.英格瓦森擅長混合各領域元素,以創作探索情色、性愛和公共領域的關係。《高∞潮》將數十位身著藍色緊身胎衣的舞者,去除外貌與身體性別,以各種「姿勢」變幻出一幕幕成令人遐想的場景,宛如動態的藝術雕塑作品。

 

丹麥編舞家麥特.英格瓦森作品《高∞潮》。兩廳院提供。

 

今年10月10日至11月24日舞蹈秋天將帶來9檔精彩作品,分別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外,並首次將演出場地跨至雲門劇場演出。參與的藝術家包含林懷民、鄭宗龍、何曉玫、蘇文琪、英國的阿喀郎.汗(Akram Khan)、中國的陶身体劇場;而加拿大的菲德西克.葛拉威(Frédérick Gravel)、比利時的楊.馬騰斯(Jan Martens)和戴米恩.雅勒(Damien Jalet)以及丹麥的麥特.英格瓦森(Mette Ingvartsen)等將首次來台以身體與觀眾對話激盪。此外,今年也加入臺灣青年編舞家田孝慈、鄭皓與蘇品文,交出下個世代的新觀點。

 

2019年為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擔任藝術總監的最後一年,在交棒之際推出大膽的新計畫-讓雲門舞集與陶身体劇場交換編舞家同台演出。此計畫以世代對話般的帶來三支新作《秋水》、《12》、《乘法》。其中《秋水》緣起自林懷民在京都看到秋日的溪流,清澈見底、紅葉漂流,將那「夕陽無限好」的意境轉化為冥想的寧靜之舞。而享譽國際的陶冶則帶來《12》,靈感來自在瑞典山頭看見快速流動的彩雲,以變化多端的動作挑戰12位雲門舞者的身體。而即將接任雲門藝術總監的鄭宗龍,也將自身的動作方法注入陶身体劇場舞者的肢體,打造出生猛繽紛的《乘法》。

 

林懷民今天表示:「我其實還沒有感覺是最後一次,因為現在還是非常非常忙,可能要到了明年的元旦,才感覺得到退休生活是什麼。這一次,我把雲門的平台拓寬,我們找了陶冶來雲門編舞,鄭宗龍則去北京幫陶冶的陶身体編舞,加上我自己的編舞作品,而因為兩團聯演,複雜度相對的高,在行政組織跟創作上都會長出新的生命力,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2019舞蹈秋天宣告。兩廳院提供。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一座真正好的劇場,不會只是一個提供高品質演出或娛樂的場域,更應該具備深度探索與刺激反思,甚至是影響社會的功能。」於秋天登場的「舞蹈秋天」節目,將要以藝術為發聲的工具,向人類的既有價值觀與社會慣性思考提問。「因此,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在強調普世美學,有些作品甚至可能讓人感到驚愕、痛楚,而每個作品都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坦白的叩問與回應。」

 

由於藝術創作界線正快速消弭,單一形式的藝術節難以反映當代藝術發展趨勢,2020年起,兩年一度的「舞蹈秋天」與「國際劇場藝術節」將合併,成為一年一度戲劇與舞蹈的綜合性藝術節,以重要的社會議題為題,邀請國內外具有反思能量與獨到見解的藝術創作者參與,提出挑戰、創造思辯。兩廳院表示,這將會是台灣最具挑釁意味的表演藝術節。

 

首度進入舞蹈秋天的《微舞作》,觀眾在一場演出中,可以欣賞到三位新一代編舞家探索台灣當代舞蹈的多元視角,如何將創意濃縮在平均20分鐘的舞作中,留下精華,相當具有挑戰性。今年田孝慈帶來《清醒夢》,談論而立之年的困惑;蘇品文《嗯哼》意圖撕去社會對女性的標籤;鄭皓《觸底的形色》在難度較高的低重心的動作裡,找尋自己的身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