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融合導引攝護腺切片 成大醫引最新技術~磁振造影-超音波 

大成報/于郁金 2019.07.24 14:06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4年臺灣地區攝護腺癌之年發生率,為每10萬人29人,為男性排名第5位癌症,該年有1,200人死於攝護腺癌;攝護腺癌的診斷,傳統是使用經直腸超音波做12針切片;但依據文獻資料顯示其診斷率約為30%。成大醫院泌尿部胡哲源醫師表示,成大醫院預計今年底引進新一代的診斷性切片技術:融合「磁振造影」與「超音波」做導引切片,將磁振造影所懷疑的病灶投影在超音波影像中,可對投影的病灶做切片,增加準確度及診斷率。

胡哲源醫師也指出,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的技術,也開始被試驗應用在對攝護腺癌的局部治療,目前病患術後尿失禁或性能力下降的情形很少,為值得應用的方向。

使用超音波經直腸做攝護腺切片,是將攝護腺體粗分為12個象限,在每個象限做1針隨機切片,但超音波有其影像限制,並不容易判斷出病灶;磁振造影提供多參數額外資訊,可以提供影像科醫師判斷最疑似攝護腺癌的位置;把事前檢查的磁振造影影像,與提供即時性影像的超音波融合,泌尿科醫師對投影的病灶做切片,可增加診斷率。

胡哲源醫師表示,不少病人懷疑有攝護腺癌,切片又常常診斷不到,總是忐忑不安或必需接受重覆切片的痛苦;成大醫院率先在南部引進此一技術,且採用經會陰切片,搭配起磁振造影-超音波融合導引的技術,和經直腸切片相比幾乎不會有任何死角,算是最大優勢;而且,經會陰切片具有較乾淨、較不會把腸內菌帶進攝護腺內的優點,但是病人需要在半身或全身麻醉下執行。

胡哲源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融合導引切片技術只需對懷疑病灶處切片1-2針,其對臨床上需治療的攝護腺癌之診斷率便可提升30%~67%,且值得注意的是也能夠減少偵測到17%~36%臨床上治療無顯著益處的攝護腺癌;如此,可減少病人的焦慮緊張,醫生也較少機會被迫做不必要的治療,降低因治療產生的併發症,且降低醫療資源浪費。

胡哲源醫師,台大醫學系畢業,現就讀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經歷台大醫院泌尿部住院醫師,現任成大醫院專任主治醫師,專長泌尿腫瘤、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于郁金攝)

熱門關鍵字:

美容醫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