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南臺科大【作伙來種田】-地方創生農事活動《割稻打栗》熱鬧滾滾

中央社/ 2019.07.23 16:18

南臺科大【作伙來種田】-地方創生農事活動《割稻打栗》熱鬧滾滾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0723 16:17:51)南臺科技大學學生創業團隊「來坐農創工作室」與在地非營利組織「臺南市後壁區頂長社區發展協會」合作,在頂長社區推動「作伙來種田-從插秧到收割」,是一個從立春到夏至,針對第一期稻作農事所設計的創新農期活動,並依照12節氣為基礎來進行活動深度設計。繼《插秧體驗》、《田間照護》後,第三階段的《割稻打栗》活動也於日前熱烈展開,生動有趣的活動設計再度深獲好評,參與民眾回饋自身經驗,現場氣氛熱絡歡樂。

「芒種」為二十四節氣中第九個節氣,也是夏天中第三個節氣,代表稻穗已經成「種」,且金黃飽滿的稻穗榖粒上也長了芒刺,故稱為「芒種」。「作伙來種田」的收割活動就在「芒種」的節氣中展開序幕,由指導老師-南臺科技大學工業管理與資訊系曾碧卿老師開場,將從古至今演變的傳統割稻流程,透過有獎徵答方式和學員互動,讓學員們體會「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含意。接續的割稻比賽、傳統打穀體驗、吃割稻飯、即興樹葉拓染、稻草人編織以及米饅頭製作,活動熱鬧滾滾。「來坐農創工作室」琢磨於活動設計上的巧思,並在活動進行中也積極推動食農教育與米食文化。第三階段的收割活動就在農業知識的長進與趣味十足的體驗中畫下句點。

南臺科技大學工業管理與資訊系曾碧卿老師表示,對於在都市中長大的孩子們來說,較缺乏與大自然接觸、體驗腳踏實地,接地氣的機會。「作伙來種田」從插秧、田間維護到最後的收割,透過三階段的農事活動,將稻作循環完整呈現。除了配合學校的創新教學課程,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規劃設計活動,並親自捲起褲管踏入田地,從實務層面訓練規劃思考能力外,還能促使學生進一步與自身對話,找回屬於自己的價值。也藉由活動提供實地場域,讓都會年輕家長們有機會帶著小朋友親自彎腰、踏實體驗完成稻作中的每一個小細節,感受農民「粒粒皆辛苦」的辛勞。我們相信「唯有和土地”駁挪”親近過,才能真正愛自己成長的地方」,這也是【作伙來作田】推展活動的重要動力。4個月的農期活動中,第一次種稻的我們,躲過了嚴重的稻熱病,挺過了收割前的強降風雨,雖有部分稻穀泡水,但參與此次農事的大家,看著金黃飽滿的稻穗在田野中閃耀,心中皆充滿無限的感動與喜悅,我們開始懂得農民默默耕耘與奉獻的謙卑,我們也開始體認學習過程中的那份踏實,「來坐農創工作室」將會在這件對的事情上繼續努力。

資料來源: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ttps://www.stust.edu.tw/

訊息來源:南臺科技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58113.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