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區塊鏈】加密貨幣公鏈的追求 理想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有沒有存在的可能?

匯流新聞網/徐 崇寶 2019.07.22 15:44

徐崇寶/金融科技暨區塊鏈整合新興產業專家

去蕪存菁後的區塊鏈新創項目
今年可以看到有許多加密貨幣新創的出現,大多的團隊都是從區塊鏈技術的根本來改進,無論是開發出可擴展的區塊鏈,還是 Defi (去中心化金融,註1)等,相較2017年 ICO 大爆發的時期,今年的新創團隊項目都不再是畫大餅,而是有測試的產品與服務慢慢問世,即便使用者不多,但卻是好的開始。

共識理念(註2)、去中心化(註3)與實際運行的衝突
區塊鏈技術在這兩年的時間有很大的成長,以往的區塊鏈項目都在對標以太坊(註4)這樣的智能合約平台,但實際上要創造一個新的公鏈(註5)項目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一切的成敗都取決於共識!如果做了一條公鏈,但卻沒有多少節點(註6)願意加入挖礦(註7),這樣公有鏈的整體安全性就會大幅下降。因此這段時間能看到有許多項目將共識機制從 POW (註8)改為 POS(註9) 又或是 DPOS(註10),就是原本有多數節點在運作一條公有鏈,但改成只有少數節點運作,便能進而提升公有鏈性能。但在改成 POS 又或是 DPOS 的同時,社群中也存在許多爭議問題,追求可擴展性與高頻交易,相對就得取捨「去中心化」,那「去中心化」是否真的那麼重要呢?

公鏈挖礦
當然,在區塊鏈的世界中,去中心化肯定是重要的。但要做一個公有鏈平台要追求去中心化,就免不了挖礦,講到挖礦又要有足夠的礦工來貢獻算力維持運作,這樣的交易速度勢必是較慢的。因為挖礦結果講求全網共識。目前以太坊全球超過8000個節點,但每秒只能處理15筆交易,而在現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上,用戶體驗以及鏈上的生態應用是相對重要的。如果只追求高性能,可以讓用戶使用起來不會花太多時間等待,或許這樣少量節點運做的「公有鏈」就有相對優勢,像是 EOS(註11)或是 TRON (註12)這樣類型的公有鏈,對於用戶在平台上使用 Dapp「去中心化應用」(註13)等待驗證到上鏈的時間,就會比在以太坊快速許多!以 EOS 為例子,EOS 不算是「中心化」的公鏈,畢竟還是分布式網絡,是由21個分布式節點維持運作。

未來的公鏈與不可能三角
現在公鏈項目最大的問題是「不可能三角」(註14)無法突破,因為兼具「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擴展性」的公鏈是不存在的。因此近兩年才有許多團隊往閃電網路(註15)以及互聯網中的分片技術(註16)帶進來區塊鏈,為了就是希望能夠做出一個高性能的區塊鏈平台,這一切都是需要時間與技術的迭代,來讓更多應用可以在區塊鏈上實現,現在公鏈百家爭鳴的情況下,時間與市場將會驗證,擁有最多開發者以及社群的公鏈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註1:Defi(Decentralize Financial),去中心化金融,運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性,結合既有金融服務的應用,使用在個人借貸、支付行為及投資行為等法人/自然人金融服務。

註2:共識理念(Consensus),泛指共同的認知,在區塊鏈技術中,為達成共識使用的機制常見的有POW、POS、DPOS等方式。

註3: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之一,泛指相對於既有中心化(Centralize)的新型態概念。

註4:以太坊(Etheruem),以區塊鏈技術開發的開源系統,因建立讓人可以簡單使用的智能合約而著名,其使用之憑證俗稱以太幣(ETH)被公認為目前世界第二大加密貨幣,僅次於比特幣(Bitcoin)。

註5:公鏈(Public Blockchain),所有人皆能參與其中的區塊鏈,可參與的事包含發送、接收、驗證等共識決定。與之相反的俗稱私鏈、聯盟鏈等,主要為參與角色資格限定與否。

註6:區塊鏈的節點(Node),在區塊鏈中紀錄的單位,若有新的資料進入,每個節點互相同步,就可以確保所存取的資料是否正確一致。

註7:挖礦(Mining),可泛指透過計算取得加密貨幣作為獎勵的過程。

註8:POW(Proof-of-Work) 工作量證明,在加密貨幣挖礦系統機制設定中,設定其獎勵多寡取決於計算能力的高低,計算能力越強,可得到的獎勵越多。

註9:POS (Proof-Of-Stake) 股權證明,可以透過本身持有的數量作為抵押以獲得加密貨幣獎勵,被視為可以改善POW耗能的問題。

註10:DPOS(Delegated Proof-of-Stake) 委託股權證明,與POS類似的運作方式,但由持幣數量多者代理,類似代理人投票,可提升效率。

註11:EOS,由 Block.one公司開發,基於區塊鏈智能合約平台,期代幣EOS亦為目前主流貨幣之一。

註12:TRON(波場),以區塊鏈技術打造的去中心化媒體社交平台。其使用的幣為波場幣(TRX)。

註13:Dapp (去中心化應用),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泛指利用區塊鏈技術結合智能合約所開發出來的APP。

註14:不可能三角:源自經濟理論中的三元悖論,指不可能同時完成三件事,此處係指「中心化」、「安全性」、「可擴展性』三件事在目前是無法同時完成的。

註15:閃電網路(Lighting Network),指提升交易速度與性能的一種解決方案。著名的案例是比特幣(Bitcoin)因為其互相驗證的機制,當過多資料時常有傳送時間過長的問題,此時就需要類似閃電網路的解決方案以加快速度及效率。

註16:分片技術(DatabaseShard),將數據庫拆分成多份,讓不同優勢的角色執行的過程,是一種可以提升效率,並解決性能受限制的方式。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區塊鏈】加密貨幣圈商品觀察:比比特幣更具隱匿性的Zcash

【區塊鏈】我們與聯盟鏈的距離(下)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