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到下:自強飛機、自強公車、自強號火車。(圖/優傳媒製)
文/吳往矣
趙自強、錢自強、孫自強、李自強,聽說王二麻子也叫自強,只是六歲那年出了天花,從此才被叫王二麻子的........自強好叫,自強也好掉。
中國第一次自強運動是始於清末,當時因為洋人的船堅砲利,讓滿清政吃盡苦頭,洋務派遂發起了「師夷之長技以自強」的自強新政運動。那年是王二麻子的出生年,沒想到七十年後的1939年,日軍攻入長沙,王二麻子卻因為丟了「自強」的名字而得些許好處,因為日本人看到他的名字又是四個字又有「子」,以為是同胞一下子就熱呼了起來。
再隔80年,2019年的今天,和王二麻子一樣丟掉「自強」而獲利還有一個人,在美國訪問時,喊出個響亮的slogan「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市場靠中國、努力靠自己」,結果他將代表國民黨挑戰總統大位。
易經第一卦「乾卦」的爻詞開頭就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國第二次的自強運動就在1980,時間點就在中美斷交的第二年。
在那個叫「自強」的年代裡,什麼都要跟自強扯上一點邊,自強火車、再來是自強號公車,接著就是自強號教練機。
在那個叫「自強」的年代裡,自強這兩個字叫的震天輒響的。可是對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們來說,「自強」可是要花錢的!
因為家人都在台,很少搭火車,生活經驗中第一個和「自強」發生關係的就是自強公車。
現在的孩子如果讓他上了一部沒有冷氣的大眾運輸工具,恐怕下一站就下車了,可是對五年級以上的我們來說,從小坐公車,不但沒冷氣,下車鈴還是用扯電線的,一拉會響才代表會停,如果剛好有一段壞了,不通電,下車鈴拉不響還得用喊的「司機、下車」,聲量蓋不過引擎聲的,坐過站是常有的事。
當時想要這樣自強一回是有代價的,普通公車全票三元,學生票一塊五毛,自強公車全部翻倍,就是六元的三元。小時候親身經歷,家人帶著在路邊等公車,太陽只能用毒辣形容,自強公車迎面駛來還不能上,因為票價貴一倍,還得等下一班普通車。得等到考試成績班排前三,家人才會同意奢侈一下。自己坐上去時,那種暢快簡直無法形容,從車上看著站牌還在等車的人,總感覺好像就是那麼.......你懂的。
有自強真好,能自強更好。1978年底,美國宣佈將於翌年也就是民國68年的1月1日與我國斷交,國人悲憤的跑到大街上對著老外就是一陣咒罵,來佈達斷交消息的美國代表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的座車也被丟雞蛋,蔣經國總統把民國69年定為「自強年」。
整整一年大街小巷裡人人自動自發,和各種場合都有人發起捐錢、捐黃金的「捐款建軍運動」,而且都會獲得熱烈響應,愛國心根本就是血液裡的DNA,無須催化,就是要讓中華民國能自立自強,不必再依靠美國大鼻子的保護。也就是那一年的1980年9月16日,由國人自行建造的攻擊教練機「AT─3」一飛沖天,這款飛機就取名「自強號」。
雖說裡面還是有美國軍火商的影子,但至少是在美國政府完全封殺和反對的情況下,首款由中華民國自主研發和設計組裝的噴射戰鬥教練機。AT─3總共生產65架,原定使用到1995年,延壽一次預計用到2002年,到期了再延壽,預計2016年要退,但是接續機種還沒出來,所以自強號還得繼續天行健一番,快跟中華民國一樣萬萬歲了。
另一個還在中華民國土地上立足就是自強號列車了,在普悠瑪和太魯閣號問世之前,自強號是國內票價最貴的火車車種,是台鐵在1978年接續「觀光號」列車的後續車種。
從地上跑的到天上飛的,「自強」兩個字因為時空背景,成為台灣這一代人的記憶,在那個處處喊著自強的年代,沒有統獨、不分藍綠,只有同仇敵愾的一致對外,那是個令人懷念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