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長途跋涉 體悟人間之苦

慈善新聞網/TCnews慈善新聞網 2019.07.10 00:05

撰文/吳燕萍
攝影/蔡凱帆、王忠義

「看到電視裡苦難的孩子打著赤腳,或是蒼蠅在飯上飛來飛去,那是一個畫面,但親臨現場看到小朋友腳上的傷口,用手去觸摸時,體會到孩子體溫,孩子會痛得把腳抽開,這種親身的感觸與隔著畫面看的苦難是不同的,真正體悟到佛陀所說的苦。」趙有誠院長對莫三比克義診點滴娓娓道來,「當地環境衛生惡劣,都是蒼蠅,災民住在帳棚裡,他們原本用泥土蓋的房子,因風災大水都已毀壞,看著災民用手抓著吃玉米粉做的糧食,雖然苦,但也感受到他們的樂天與善良。」趙院長對受難非洲災民的不忍之情溢於言表。

去過許多國家義診的趙院長,每每在出發前,都抱持著謙卑的心,事前了解當地衛生環境與疾病,做好功課,「這次去非洲義診,知道當地瘧疾、愛滋病、結核病與皮膚病相當盛行,尤其是瘧疾,當地醫師與居民,對治療方法很熟悉,不僅有快篩工具,投藥方式也相當清楚。」風災後有些藥物不容易取得,如果去公立醫院可以低價領得藥物,但公立醫院少,路途又遙遠,醫院如果藥物發完也就不能提供了,讓許多需要定期服藥的疾病患者,身處發病卻無藥可用的險境。趙院長提到,「有一位災民血壓兩百多,平常固定服用高血壓藥,災後藥物缺乏,他的高血壓就無法控制。另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愛滋女子,因為風災兩個多月沒藥吃,又染了結核病,非常虛弱,同樣也因無藥而為病所苦。」

非洲當地醫療資源的普及性與可近性不足,「義診時有位老奶奶說她眼睛看不見,外觀檢查並非白內障,於是摘下自己的眼鏡,讓老奶奶試,她看不清楚,是否只是需要一副眼鏡。當她戴上眼鏡,頓時一切看得好清楚,高興得不得了,原來眼睛無大礙,只是需要一副眼鏡。老奶奶無法去醫院得到眼鏡,因為太遠去不了。類似簡易的眼科治療,未來也可加入義診醫療項目中,相信可提供當地災民立即的協助。」

趙院長道出義診之所見,「位於貝拉市的中央醫院,在這次風災損失慘重,但他們擁有優秀的醫學系學生,這次在義診現場,這些醫學生協助翻譯幫了很大的忙。」趙院長提到,「另外也有幾位當地的醫師一起參與義診工作,聽他們說起自己行醫的際遇,就是畢業後,可以在醫院從事醫療,但是一直等不到公務員的醫師職缺,完全都沒有薪水,所以有些人只好放棄醫療工作。或許可思考如何結合國際人醫會資源,為當地培育大醫王。」

莫三比克馬普托有個「慈濟的家」,在慈濟志工蔡岱霖努力下,數以千計的本土慈濟菩薩湧現,他們會去幫助社區周圍苦難的人。趙院長提到,「當地一位大學院長莫妮卡說,『穿著慈濟志工服的莫三比克人,都很有氣質!』其實這就是慈濟人文。」趙院長表示,要讓當地的瘧疾、愛滋病和結核病等疾病消失,需要花很大的氣力,只要將慈濟人文發揚光大,整合慈濟人一方有難十方馳援的力量,未來無論是大愛村、學校援建或是小型醫院的設立,都是慈濟人可以共同努力完成的。

【本文為「人醫心傳」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