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買房大不易5-5】實價登錄制度不完全、業者不自律…房仲專家教您怎麼自保!

匯流新聞網/王 佐銘 2019.07.09 11:01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本月1日,立法院進行「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的表決,把原本能實現居住正義、房產交易透明化的「實價登錄2.0」修成了「實價登錄0.5」讓許多人深感失望。故此次《CNEWS匯流新聞網》特別請來了房仲專家、衡定房屋總經理房孝如來讓民眾們更了解這個議題。

「實價登錄2.0」被修成了「實價登錄0.5」對民眾有何影響?

針對這個問題,房仲專家、衡定房屋總經理房孝如指出許多人都是從「房價透明」的層面來看,不過在他自己所撰寫的書籍《多少錢才合理-百萬筆房屋交易的教訓》中多次提到,讓房價透明並不是「實價登錄」的目的,而是為了協助消費者做出更好的選擇、決定。因此,他認為此次的實價登錄的修正版本的確在房價透明方面沒什麼長進,但對於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好的決定的情況來看,其實是無差、無傷的。

房孝如會這樣認為,主要是因為消費者現在在運用「實價登錄」這功能時,其實是不太容易的,甚至是微乎其微的。因為目前實價登錄已經累積到200多萬筆的資料,但對於一個可能一生只買一、二次房子的人該如何做決定,其實是沒有什麼太大幫助的。故房總指出,目前實價登錄最大的問題是,怎麼讓買賣雙方透過這個系統能夠找到對他們有用的資訊,並協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決定,才是當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因此他呼籲政府及各界應該關心如何讓消費者能夠順利地運用這些資料在自身的決策上。因為「資料是死的」且「越來越多」,故不管現在有沒有通過用地址全揭露讓房價透明化,對消費者的決策而言,都是有困難的。畢竟若以購買社區大樓為例,沒有左鄰右舍的明確地址是無法將完整的房價資訊找出來的,所以對消費者而言,真的非常難做出一個最好的決定。

在實價登錄制度還不完善、業者不自律下,消費者該如何自保?

對此,房孝如表示,消費者在買賣過程中,應該要有一本「價格說明書」。以現今為例,針對「物」的部分,現在有「不動產說明書」,當中對房屋的產權有非常清楚的說明,且將來若發現有造假的情況發生,如漏水、海砂屋、凶宅等,將可依此當成證據以追溯其相關責任。

所以房總認為在「價格」方面也要有「價格說明書」,因為如果在沒有法律文件的正式規範下,就會造成書中所提到的情況發生。有些惡質房仲一樣給賣方看的都是較便宜的成交價格,讓房價下降,並讓買方看較高的成交價,使得房價上升,從中獲得操縱的空間又或者賺取差價。因此若有個價格說明書,並在法律的規範下成為簽約的一部份,這樣就不會讓惡質房仲隨意操縱價格從中獲利又或者讓買賣雙方所獲得的資訊不對等。

不動產說明書、價格說明書會產生個資問題?

針對這個問題,房孝如指稱,房屋屬於「物」,因此沒有個資與否的問題,故市面上所說的涉及隱私都是在藉口,因為房子是物品,個資是「人」才擁有的,所以「門牌揭露」說會侵害到屋主隱私這是不合理的事情。

《多少錢才合理-百萬筆房屋交易的教訓》書中揭露信義房屋員工的不肖行為,企業該如何解決?民眾該繼續相信?

房孝如表示,信義房屋等房仲業者那些不肖行為並不是「偶爾」,而是「持續」、「全面」的。而對於企業而言,這些並不是沒法管,而是不想管。畢竟因為管了之後,業績就做不到了;業績沒達標,想當然就是沒有錢賺了,那到時公司該如何經營呢?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惡質房仲遍布全台且一直在發生的原因。

因此在看不慣這樣的事件、行為持續地發生與惡化,房孝如總經理才選擇寫這本書,公開這些業者的不肖行為,以減少對消費者、台灣社會投機炒作、房價飆漲等傷害。只是人微言輕的關係,影響力還是不夠強大,但房總還是希望這些訊息還是能透過一些管道讓大眾知道,免得消費者再因為那些手段而受騙。

訂定相關罰則是否能有效減少惡質房仲讓民眾免於受騙?

房總認為,房仲現在的這些問題,不單單只是攸關道德,而是已經「違法」,只是一般的消費者並不知道惡質房仲們已經觸犯了哪些法律及不知道能爭取哪些權利。因為民眾與房仲通常是委託關係,故房仲就有義務要去保障民眾的權益,所以當房仲沒有把房屋資訊講清楚、讓賣家價格賣低或讓買家買高,以《民法》來說,其實房仲是有責任的。故房孝如呼籲現在的房仲業者,當接下民眾的委託後,就要善盡善良管理人的責任等,一定要非常小心地留意委託人的任何權益,如價格、資訊等,才不會讓自己身陷糾紛之中。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買房大不易5-4】低買高賣價差36%玩弄實價登錄 前信義房屋副總出書爆料老東家黑心
【買房大不易5-1】說好的居住正義呢?實價登錄2.0被修成0.5 前因後果看這裡!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