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有影/2019空污論壇12-1】聚焦PM2.5監控及移動源空污改善 務實提出技術與策略建議

匯流新聞網/胡 照鑫 2019.07.03 10:31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胡照鑫、張華安、吳亞樺/台中報導

深入探討台灣空氣污染議題,集結政府與民間專家分享、具體研商對策的全國「空汙論壇」今年擴大舉辦,社團法人臺灣環境公義協會首度與台灣PM2.5監測與控制產業發展協會合作籌辦,連續2天的活動超過400人與會,規模再創新高,8大議程也都讓台下專家與民眾深感收穫滿滿。

臺灣環境公義協會理事長洪正中表示,過去2屆空汙論壇喚起政府重視空汙與霾害問題,探討固定污染問題,進而採取有效管制措施並增修空污法條文,因此今年將主題鎖定在移動源的空污改善,透過相關主管機關與民間研究團體、專家的交流分享,產生更接地氣、更有效、更可行的策略與措施。

PM2.5監測與控制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春進表示,台灣在PM2.5(細懸浮微粒)監測與控制技術的改善及研究一直有進展,希望透過空污論壇的分享、討論,幫助改善台灣的PM2.5空氣品質,尤其是民間企業、環保人員、製造業廠商、環保設備及儀器供應商共同參與,媒合各界對污染防制的需求,尋求解決空汙之道。

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張木彬認為,台灣PM2.5濃度減量想要做得更好,可以回到8個字的重點,就是「專業、熱忱、持續精進」。台灣需要「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從世界角度來思考,實現作為則是要從自我做起。

台耘工業總經理戴逸群表示,雖然目前台灣絕大多數工廠的廢氣排放都在標準內,但是只做到剛好及格的60分並不夠,應該主動提升空氣污染防治設備,自我要求做到80分、甚至90分,才是真正發揚企業環保意識。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陳志傑表示,面對空氣危害,呼吸防護是最後需要的手段,記得選擇高過濾效率,低阻抗的口罩或個人防護產品,才能真正達到降低PM2.5的功效。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吳義林指出,有害空氣污染物不會只來自固定污染源,環保署目前做的有害空氣污染物管制,基本上都還是架構在工廠這樣的固定污染源,移動污染源的管理尚缺乏明確架構,是政策需要改進之處。

立法委員吳焜裕表示,目前台灣空污缺乏很多基礎資料,很多工廠對於排放污染物的內容及數量都無法精確掌握,許多數據都要仰賴環保署測量,所以才會對於排放量及排放物內容一直有爭論,需要做到更精確的資料搜集。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皇珍認為,可以透過商業誘因設計來改善車輛的空污問題,如果把制度經濟導入移動汙染源的管制,不管商業模式與法規制度面都納入思維,最終就能讓大家自然的汰換汽機車。

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特聘教授張艮輝表示,大家都很重視移動污染源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對於新的技術導入改善交通車輛空氣污染排放,很多車廠都在努力研發電動車或是新能源車輛,這是國際上共同的趨勢。

桃園航空城董事長王義川表示,台中市交通局主動提出「關鍵8微克」的交通管理計畫,透過綠色運具的轉換,以先供給後管理的方式,主動提供市民便捷的交通網路,漸漸改變民眾的交通習慣,有效減少空氣移動污染源。

立法委員陳曼麗則說,民間團體都希望改變能一步到位,但是執政當局需要考量的面相很多,願意持續協助反映民間議題,建立民間與公部門的對話,讓空污防制政策能繼續發展進步下去。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2019空污論壇12-2】集思廣益抗空污 洪正中:為台灣推動更好的防制政策

【2019空污論壇12-3】蔡春進:發揮學界力量 有效協助台灣PM2.5減量

新聞照來源:CNEWS資料照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