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暑假到!別忘了多留意自家青少年生活日常行為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徐婕芯醫師 2019.06.30 10:00

暑假的到來,青少年的作息和接觸環境都會跟長時間在校園中有很大的不同。如何避免在暑假時期讓壞習慣纏上身造成傷害,並保持身心靈健康是十分重要的課題,以下列舉一些暑假該注意的事,希望所有人都能擁有健康快樂的暑假生活。

作息不正常

暑假沒有了上下課固定的時間作息,常常有青少年在此期間日夜顛倒,深受睡眠困擾,晚上精神特別好,熬夜到凌晨兩、三點,白天補眠一直睡,常有家長擔心發育中的孩子會因此長不好,開學無法準時起床上學,而到醫院求診。

建議在暑假還是維持正常的作息,中午不要過長午睡,下午可安排運動,至少3小時,達呼吸有點喘或手腳有點酸的感覺,並把握傍晚以後不要做激烈運動,睡前2到3小時不要進食、睡前半小時別碰3C產品的良好睡眠衛生,已達到好的睡眠品質;且應在晚間9時到10時準備就寢,趁著生長激素開始分泌時睡著,並且睡到隔天自然醒,才能不影響發育並避免睡眠障礙造成的精神與情緒不穩定。

不健康的飲食

暑假的來臨,很多青少年因為作息不正常,又脫離學校較健康的午餐,常常以零食、速食等不健康的食物果腹,造成營養素攝取不均衡。青少年鈉、脂肪攝取過高、蔬果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會增加日後高血壓、體重過重、肥胖、營養素不均衡的風險。

依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鹽),但歷年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30歲以下年輕人吃的比過去都鹹,年輕人鈉攝取量超標的情形十分嚴重。尤其越年輕的族群每天鈉攝取量越高。攝取過多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能增加後續心臟病、中風的風險。國民健康署針對青少年喜歡拿來當成主食或點心的泡麵以及常吃零食的鈉含量進行瞭解,分析後發現,一碗泡麵的鈉含量,已超過每日所需的二分之一;吃下一包洋芋片、玉米片,所攝入的鈉就佔每日所需的六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而一包鱈魚絲的鈉含量,也超過每日所需鈉建議量的一半以上。

所以如何吃得健康又營養是很重要的。國民健康署提醒,青少年暑期飲食要吃的低鈉又健康,應避免過度攝取包裝零食,可以吃一些生菜沙拉、優格、水果及原味堅果等天然食物,取代泡麵、零食等高鈉食品。若真的想吃零食,也應學著看營養標示了解鈉含量,建議一包零食可分兩三天吃完。若是要吃泡麵,則應減少食用的頻率,此外吃泡麵為了降低鈉攝取量,建議佐料包使用1/3包就好。

衛生福利部也統計了近年的國高中生油脂的攝取量,發現已經高過歷年的成人攝取量。青少年雖然需要較多的熱量以滿足成長的需求,但油脂過量絕對沒有好處。過多的油脂攝取或造成肥胖等代謝問題,應避免過多脂肪的攝取。且建議攝取足夠蔬果,蔬果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建議多元攝取蔬果。攝取足夠蔬果並補充足夠水分,可幫助新陳代謝、促進腸胃蠕動及改善便秘。每人每日建議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平時三餐記得攝取足夠蔬菜,三餐外之點心可以由水果取代,家中亦可製備天然蔬果汁來增加蔬果攝取。

菸害毒害

香菸因容易取得且難以戒除是民眾健康危害的頭號殺手,又因為無聊好奇、朋友邀約、處於吸菸環境、或壓力過大紓壓...等原因,人們常在青少年時期受到菸品的誘惑而產生致命的傷害,暑假因為長時間不在無菸校園環境,接觸的人與環境比較複雜,常常又是嘗試抽菸的高風險時期。

依據國民健康署2016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發現,六成吸菸者是在青少年開始吸菸,而18歲前吸第一口菸的人中,約每3人就有2人會成為持續吸菸者(62.4%),另依據國民健康署2016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顯示,國中生吸菸率3.7%,高中職生吸菸率提高至9.3%,有隨著年級上升而吸菸率增高的趨勢,其中19歲以上的男學生吸菸率竟高達4成(40.7%)。所以如何預防在青少年時期接觸菸品是很重要的。

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發現,青少年有較多好友有吸菸或父母吸菸者,吸菸率較高。而有多數好友吸菸的吸菸率高達45.4%(國中生36.6%,高中職生48.2%),為沒有或少數好友吸菸的學生吸菸率約12倍(國中生14.6倍,高中職生9.6倍)。青少年深受朋友吸菸態度的影響,呼籲不應因一時好奇受到朋友影響兒常是抽菸,且家長也應留意孩子朋友交往狀況避免染上菸癮。

除了香菸,毒品及藥物濫用的防制在青少年時期也需要特別的關注,常常有有心人士趁暑期多課外休閒活動之時散布毒品及藥物,建議青少年參加團體旅遊活動時,不單獨脫隊行動,不單獨進入僻靜的廁所、房舍浴室或危險死角。亦不接受陌生人邀宴、饋贈飲料或食物。近年來青少年集體轟趴嗑藥案件逐漸增加,嚴重傷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依據教育部校安中心通報統計,近年來藥物濫用學生多為12至17歲國高中生,且藥物濫用人數有上升趨勢。青少年應加強對毒品危害及濫用藥物的認知,切勿受同儕及校外人士引誘慫恿而好奇嘗試不明藥物,因而造成長期的健康危害及副作用。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04/75495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