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紀沈廷/台北報導
過去中華電信MOD因為法規限制,始終不能提供單一或組合多數頻道,直到今年年初NCC鬆綁後,終於開放了所謂的「自組頻道」,但隨之而來的便是有線電視業者的抗議,因為這讓他們深深感覺到「不公平競爭」,除了要求NCC也要對其降低管制外,更一狀告上法院,將打行政訴訟。不過到底中華電信MOD、有線電視業者以及NCC在爭什麼呢?《CNEWS匯流新聞網》就來一併解析給您聽。
MOD自組頻道到底是什麼?
今年1月23日,NCC委員會議修正通過「中華電信多媒體內容傳輸平台(MOD)營業規章」讓MOD大鬆綁,是自2004年來首度開放其自組頻道套餐。在過去,中華電信只能管理MOD,而不能自組頻道套餐,對代理商所組的套餐完全不能有意見,看起來就像是中華電信是「大房東」一樣,「二房東」代理商才有實質的權力似的。不過因為管制鬆綁的緣故,中華電信MOD平台將可推出自組頻道套餐,已開始廣徵各頻道業者意見,希望徵求消費者喜愛的頻道加入,將推出新自組套餐,藉此吸引更多消費者。
NCC為何開放MOD自組頻道
在過去因受限於法規,在中華電信MOD營業規章中被要求「頻道上架須以取得衛星廣播電視法執照者為限」、「中華電信不得自行提供單一或組合多數頻道」、「中華電信有協助必載頻道(無線電視)上架義務」等條款,也導致頻道組合、套餐內容非常無趣且一成不變。
然而NCC此次通過MOD自組頻道,是因為認為政府的施政目標是針對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權益,增進消費者多元選擇,故這是NCC的第一個目標及理由。而其次則是希望能帶動服務創新。所以不願看見所有的服務只要訂下來就無法更改,那麼這會對於現代這個匯流時代而言將是逆向發展,所以當中最重要的是NCC希望營造上下游產業公平競爭合作的環境。
開放MOD自組頻道後,到底影響了什麼?
不過NCC開放MOD自組頻道後,有線電視業者勢必首當其衝而備受影響。據了解,當中就有有不少視訊服務平台業者或有線電視業者認為自己的競爭力會因此消失或產業損失。畢竟整體大環境不利於有線電視,因此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CBIT)理事長彭淑芬女士就提出了5大訴求,希望NCC也能一同將其管制降低,分別為黨政軍投資、市占1/3限制、營業區域限制、費率管制及排頻權的操權等,這些都是造成與MOD競爭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故想請NCC同樣對有線電視產業進行鬆綁,以免讓有線電視產業因為衝擊過大而活不下去。
除了有線電視業者,MOD中的頻道商也哀號連連,過去MOD一直不讓被公認「優質」的頻道加入家庭豪華套餐的原因就是因為怕其加入後分潤會變少,畢竟當時的機制主要是看「收視率」,當優質的節目加入套餐,勢必會搶走觀眾,想當然收視率便少後,原本舊有的頻道商分潤就會變少,這就是為什麼MOD套餐始終一樣的原因。不過如今開放自組頻道後,過去那些不被MOD用戶喜愛且強制綁在套餐中的頻道就會逐漸被捨去,再也無法濫竽充數、再當躲在套餐中「偷錢」的小偷。
MOD自組頻道到底被外界支持與否?
以消費者權利為主的消基會就表示,雖然NCC鬆綁MOD自組頻道後恐讓有線電視面臨中華電信的不公平競爭及壟斷的問題,不過撇開這個,若自組頻道開放後,可以促進於我國影視產業的技術進步,那自然是消基會樂見的事。
而在未來若政府、NCC漸漸開始鬆綁相關法令使通路自由化,讓民眾可以更自由地選擇怎麼看、看什麼,便可以讓業者們達到一個良性競爭,使得台灣的影視產業遇強則強,不再原地打轉讓觀眾一直看爛片或者無限重播,這才是真正的保護消費者權益。
除了上述,對於前NCC主委,政大傳播學院陳憶寧教授也表示贊同,只是贊成的前提是有線電視也要同時鬆綁限制,畢竟不能只讓MOD的市場規模自己擴大,但同為競爭對手的有線電視仍僅能達到1/3的市佔率,這樣是不公平的。另外,她也認為MOD本身身為一個平台,本該就有自組頻道的權利,就像是便利商店一樣,民眾進去後,可以自己決定自己想要買什麼。
若要讓MOD、有線電視業者公平競爭有何解套方案?
其實針對公平競爭的解套方案,大多數的學者們都認為 NCC要開放MOD自組頻道不是不可行,但現有法規似乎對有線電視業者太過嚴苛。而NCC則是認為他們一直將「法令鬆綁」當作非常重要的施政目標,而現在之所以會有許多奇怪的法令限制,可能是因為有歷史因素,所以對於法律鬆綁的要求,NCC是非常積極持續推動,但也盼望在推動法律鬆綁的過程中,也希望各界不要有太多反對意見。尤其當正反各有意見的時候, NCC也希望這些持續佔有反射利益的利益團體能夠了解,競爭才能讓整體產業提升、消費者服務品質獲得保障的方法。
照片來源:中華電信 Youtube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眼球戰爭10-2】MOD自組頻道鬆綁 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提2大論述、5大訴求
【眼球戰爭10-3】MOD開放自組頻道恐釀不公平競爭?前NCC主委這麼建議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