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謝國樑 健身教練 軍演

孩子被欺負,該教他「反擊」嗎?專家這樣說…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采實文化 2019.06.13 17:15

在許多演講的場合中,當我與家長們討論孩子被欺負的問題時,總習慣先做一個調查。我會先問家長:「當你的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時,你們的態度如何?會鼓勵孩子反擊動手打回去的,請舉手。」突如其來的一問,通常都有接近半數的家長舉手表示同意。

其實,就像這本繪本的書名《被欺負時,可以打回去嗎?》一樣,美國心理學家坎農(Walter Cannon)在一九二九年提出人們在面對壓力時可能採取戰鬥或逃跑的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這屬於個體的自然保護機制。在自然界中,許多生物面臨危險時,也都有專屬的威嚇方式,我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

這本書要引導我們思考的是,孩子必須學會在真實世界該如何保護自己!以暴制暴一直以來都不是大多數教育人員所認同的方式,甚至有可能衍生出更大的衝突。不過有時候最好的防守其實是進攻,所謂的進攻也不一定就代表暴力,打人也只是反擊的其中一種形式而已。

那麼,我們還能有哪些「反擊」的方式?與孩子共讀的家長與教師們,可以藉由故事脈絡,一起帶著孩子思考除了打人,還有哪些方式可以保護自己?該如何面對暴力?該如何與他人和平相處?當孩子能好好思考這件事時,他也就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標準與適當的社會技巧。

在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常有機會陪伴他們渡過衝突的場景,我認為大人能否創造一個安全、尊重、互信的學習場域是重要的。每個人都會犯錯,錯誤本身也是重要的學習經驗。

在我的教學場域中,不乏有孩子跟孩子之間鬧矛盾,甚至一不小心擦槍走火就拳腳相向。而我會讓孩子在安全的狀況下,練習決定自己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並且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記得有一次,兩個孩子突然間打起來了,我一面幫受傷的孩子止血,一面確認事情發生的經過。動手打人的孩子看到對方受傷整個人也慌張了起來,原來是被打的孩子先挑釁說要跟對方「決鬥」才釀成這起「意外」。

了解事情的始末後,我立即告知家長並和兩個孩子一起練習如何面對並修正行為,還得為自己負責與承擔!我相信這件事情,對挑釁的孩子或是動手打人的孩子來說都是寶貴的學習經驗,重要的不僅僅是衝突,更重要的是衝突過後的反思與調整!

這個繪本故事中有幾個角色,有欺負別人的人(佑鎮)、保護別人的人(智冠)以及被欺負的人(小碩),我相信大家對於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不管是我們個人的成長經驗,或是正在陪伴孩子讀這個故事的爸爸媽媽們,都應該對於「被欺負」這件事有更多元的理解。建議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理解與分析三個角色所遇到的情況與內心感受,當孩子具備思考能力與同理心時,在決定如何保護自己時,自然會減少使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而選擇其他更好的「進攻」方式。同時告訴孩子,勇者不一定表現於外表,以內心堅定的意志(不受他人影響),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才是勇敢的最高表現。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45/7538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