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藝人賀一航驚傳罹患大腸癌病逝,而導致病情惡化的主因竟是患病8年來他一直拒絕進行化療。其實,很多癌友都跟賀一航一樣,一聽到癌症「化學藥物治療」(化療)這個詞,最先想到的畫面就是頭髮掉光、噁心嘔吐、全身虛弱到無法下床,就產生抗拒的心理,然後還有一堆自稱是「另類療法」的專家,努力妖魔化化療的形象,強調化療讓人聞之色變的副作用,還有重創病患免疫力的後遺症,加速病患死亡的風險,讓病人心生懼怕而放棄化療,改用不正規的偏方治療,延誤治療契機。
化療有其具體功效,不該被貼上負面標籤
但事實上,依據癌症發病的嚴重程度,化療能夠分別以「根除性」、「輔助性」與「緩和性」等三種方式,在治療癌症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有其具體的功效,絕對不該被貼上負面與可怕的標籤。
有些癌症靠根除性化療就能治癒
所謂化學藥物治療是經由血管或者口服,讓抗癌藥物進入人體中,藉由身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將藥物帶到腫瘤生長的部位,殺死癌細胞,達到治療的效果。
而化學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瀉、食道黏膜潰瘍、食慾不振或是掉髮等等,聽起來真的很怕人,有種「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感覺,但確實有很多癌症只有靠「根除性化療」才能拯救,而且治癒率極高。
例如罹患生殖細胞癌的患者,根據臨床實驗的證實,接受過3次BPE化療後,10年的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此外,淋巴癌患者在接受6到8次標準化療與標靶治療後,追蹤6年的結果,大約有7成可以被治癒。
專業醫師特別強調,化療在生殖細胞癌、淋巴癌與血癌都是全世界唯一能夠治癒患者的最佳選擇,除非是因副作用死亡的壞處大於可能治癒的好處時,醫生沒有理由要病患放棄這樣的治療方式。
輔助性化療有機會減少腫瘤復發
大部份的腫瘤都需要以開刀的方式切除,但極可能會留下殘存無法看到的癌細胞,所以醫師一般會主張採取幾次「輔助性化療」或電療,期望可以減少腫瘤復發的機會。
而根據一份蒐集2萬多個病例、追蹤15年的資料分析結果顯示,開刀後接受輔助性化療的病患,有32%會死於癌症復發,比未接受輔助性化療的病患死於癌症復發的比例減少了10%。
此外,大腸癌2、3期開刀後接受輔助性化療的病患在追蹤5年後,發現可以減少22%的癌症復發率。
至於乳癌患者在手術後使用化療藥物,荷爾蒙與標靶藥物治療,追蹤15年的存活率已達到7成,比只做手術而不進行化療的病患存活率提高了44%。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癌症在開刀後都適合進行輔助性化療,像是罹患肺癌第1期的患者,在手術後接受輔助性化療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功效,一般醫師都不會建議患者接受輔助性化療。
特別要強調的是,所謂「輔助性化療」,大多只需要接受為期3到6個月,4到6次就完成治療,然後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
緩和性化療有機會延長患者生命
對於大部份已經轉移的癌症,被定義為第4期或癌症末期的患者,基本上已經沒有完全治癒的機會,這個時候如果進行緩和性化療,或許可以讓病患在有生活品質,可以接受的副作用的情況下,延長幾個月到一年以上的壽命。
以「沈默的癌症殺手」胰臟癌來說,如果對末期病患同時進行3種化療,平均可以延長3-4個月的生命。而末期乳癌的患者如果進行緩和性化療,平均存活期也可以從15個月延長到29個月,增加快將近1倍的時間,對於病患家人可以爭取到多一些陪伴病患的時間,也就達到緩和性化療的目的。
化療藥品的副作用已逐步降低
對於外界擔憂化療副作用的問題,隨著醫學的進步,已經有很多方法可以減緩化療的副作用,例如目前最常用的止吐藥5-HT3受體抑制劑,已能讓7成以上的患者接受最容易導致嘔吐的藥物而不吐。對於白血球降低的風險,也有白血球生長激素還有很好的抗生素來解決問題。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文/陳亦云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