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呂怡德
攝影/呂怡德
去年(2018)七、八月份的雨季、豪雨成災,造成了世界上的大米倉、全球最大稻米輸出國的緬甸,發生了歷年來最嚴重的水患,而且水一淹就淹了二、三個月,造成了許多農民都無法耕種,損失慘重。所幸有一群持續在做國際賑災的慈濟志工,趕緊成立了勘災援助團隊,結合台灣當地與馬來西亞慈濟志工,以及緬甸當地的志工,一起進行了三次的勘災行動,並進行接續稻種與救災物資的籌辦與發放。
就在今年(2019)的農曆年節期間,慈濟國際賑災的志工團隊再次啟程,前往緬甸完成一場為期十天,但是,卻要發放出將近五萬戶農民稻種的任務,五月二十七日大愛感恩科技的人文周會,很難得的於百忙當中,邀請到全程參與這次發放的 柳宗言師兄,與大家分享「難行能行-緬甸發放」的溫馨感動。
「慈悲」是宗教家的精神,更是慈濟 證嚴法師教導弟子的人文信念,簡單易懂的文字,但是,背後要真正去實踐的勇氣,是要有多大的發心毅力與信念堅持,才能真正做到;為了改善過往傳統人工發放,所造成冗長的排隊過程與耗時的長期作業,這次緬甸的發放任務,柳宗言師兄再次以「慈悲結合科技」的創舉,結合雲端資料庫、網路傳輸、手機APP軟體、紅外線掃瞄辨示系統,以及時限內的前置作業,需先將近五萬筆受災農民的發放資料建檔完成。
要建置這將近五萬筆的救災/發放資料,要是用大家所熟悉的中文與英文,以及在網路發達的國度裡,可能大家都還容易上手,但是,要面對非常陌生以及宛若像纏繞藝術畫一般的緬甸文字,再加上,賑災團隊決定要嘗試、改採「慈悲結合科技」的方式,來改善與增加這次發放救援行動的效率,時間上已將近台灣的農曆假期,許多志工以及可能配合的廠商都要休假過年了,這談何容易啊?團隊許多人都一再表示,這不可能吧?
但是,宗言師兄真是 上人的好弟子,他分享每每想起 上人承擔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時的種種事務,一件接著一件需要討論與決策的事情與壓力一直過來的時候, 上人是用多大的毅力、勇氣與堅持在面對,這時的 宗言師兄雖然感受到無比巨大的時間壓力,拖著疲憊的身軀與精神,一路從今年農曆年前一直堅持到農曆初五出發前往緬甸,與時間競賽、熬夜堅持,終於完成這將近五萬筆緬甸文資料的雲端建檔,與所有科技設備的建置作業,也如期達成十天內,大幅有效率地完成四個省份、六十四場、四萬七千戶,救災援助的發放工作。
聽完 宗言師兄的分享之後,真的相當讚賞他與團隊的用心與付出,讓「慈悲結合科技」的效益,幫助許多災民、並影響許多人心向善,難怪 宗言師兄曾經受到前任總統 馬英九先生在總統府的表揚,是為「全國模範勞工」的楷模;從 宗言師兄的身上,我們也深刻的感受到,原來「幸福是來自於心靈富足;快樂是來自於能力付出」,也充分印證了一句 上人靜思語「有心就不難」的體現,真的,凡事只要態度對了、事情也就順理成章的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