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護理是圓夢的開始 男丁手記

慈善新聞網/TCnews慈善新聞網 2019.05.16 00:04

撰文/吳旻軒﹝臺中慈濟醫院第五加護病房護理師﹞
攝影/臺中慈濟醫院 提供

從小就喜歡加入服務性社團,像是童軍團、返鄉服務隊等等,參與這些服務的過程中,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快樂與成就感,當時心中就決定未來如果能力所及,想要幫助更多的人,這樣的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更加堅定。大學學測後,參考各大學各系招生簡章的分數表,護理系深深吸引著我的目光,於是,立即向家人表示自己未來想當護理師。初期家人聽到我的意願時,紛紛表示強烈的反對意見,希望我選擇一個生活作息正常的職業,連擔任牙醫師的姊姊,還以護理師朋友所遭受的種種負評為例,力勸我打消念頭更改志願,而家人的反對、姊姊的勸導都無法阻止我想成為一位護理師的決心,所以各大設有護理系的大學皆躍上我的入學志願序申請表上。

進入最愛的護理系,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面對課業的多樣性與繁重及艱澀難懂的學理,嚴重打擊我的自信,這時,才發現沉醉在成為護理師的夢想時,所需做的準備多到自己無法想像,頓時滿腔的熱血就像洩了氣的氣球,瞬間消散,對護理的熱情更是一落千丈,這樣的時刻,幸好還記著自己的初發心、自己的義無反顧,不想服輸的念頭,才支持我度過一道道關卡。

因為就學時的急重症課程是邀請臺中慈濟醫院護理師群擔任講師,當時覺得講師們很有趣,而且都很和藹、有耐心,故畢業後就選擇至臺中慈院工作,報到當天就進入內科加護病房。對於自己第一份工作要在急重症單位覺得忐忑不安、頭皮發麻,幸好單位的學姊們都非常熱情,也很樂意教導新人,有問必答,在一群都是女生的世界裡,雖然感覺如同學校老師說:「男孩子在護理工作職場上會比較吃香,但是因為是單位中唯一或少數的男丁格爾,所以在工作中更是需要小心翼翼。」尤其像我容易丟三落四的,更是常常受到學姊們的「關注」 。

可以獨自上線照顧病人了,但沒有學姊盯著,難免少了種安全感,每次進行基本的護理、給藥或是協助醫師進行臨床處置,總是戰戰兢兢,動作與備物都比較慢也比較久,為了能夠趕上工作進度,自己完全專注在手邊的工作上,常常無暇他顧,很想為病人多做點什麼,心有餘卻力不足。這樣的壓力下,不由得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心想任憑再怎麼努力照顧病人,也眼看著他們不敵病魔的摧殘,生命在自己的眼前流逝,覺得當初想幫助人的夢想,怎麼是充滿愧疚與沮喪。

離職的念頭不斷浮現,學姊、同學、學校的老師總是勸我再給自己機會,並且表示在內科加護病房的病人大多數都已經年老,病情也相對複雜,治療及體力的恢復都不及年輕人,我們只努力給予病人的需要,期許病情能慢慢好轉,即便有那麼一丁點的好轉跡象,都是內科加護病房醫護團隊最好的成就……在這些鼓勵及支持的話語下,自己終於沒有放棄,決定努力的試試看。

新手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我已經不是菜鳥了,但面對即將逝去的生命,挫折感和無力感仍無時無刻充斥在我的心中……

直到有一天,照顧一位因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被放置氣管內管的阿伯,使用呼吸器及藥物都未有起色,住進內科加護病房不到24 小時,醫師向阿伯的家屬解釋,「阿伯的病況危急,若要拚一線生機僅能放置葉克膜。」當下的狀況其實醫護團隊都知道,阿伯即使使用葉克膜,生存的機率依舊十分渺茫,當時家屬無助的神情,不知如何是好的無奈,深深的刺痛我的心,最後,阿伯的太太以擲硬幣的方式,決定請醫師為阿伯進行葉克膜治療。使用葉克膜後的阿伯病情仍十分不穩定,醫護人員陪同阿伯歷經幾次的生死關頭,而阿伯就這麼撐過反覆性的感染,放了一條又一條的胸管,病情穩定後又切了氣切,移轉到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進行脫離呼吸器的訓練,再轉到病房,直至出院。醫護團隊陪伴阿伯對抗凶猛病魔的這段日子,我看到了阿伯的勇敢,也了解到生命的韌性與信念的堅持,讓我對護理的信心之火又熊熊燃燒起來。

故事並沒有結束,後來阿伯居家復健成效很好,某天家屬陪著阿伯走進內科加護病房探望我們,親切的跟醫師、護理人員打招呼,並向整個團隊親口道謝,主治醫師、阿長、學姊及我,大家都感動到眼眶泛紅。我又親身體會到當年「施比受更有福」的成就感,再次堅定了我的心。

很慶幸我是一位護理人員並且能夠在內科加護病房工作,儘管我的能力如此渺小,儘管我還是要努力面對生命的逝去,但病人與家屬回饋給我們的都是大大的喜悅。生命的故事不斷在眼前上演,期待自己更加精進,能在護理生涯中散發光芒。

【本文為「志為護理」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