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元智大學學生 走過桃園大圳一起「巡水路」

中央社/ 2019.05.07 13:35

元智大學學生 走過桃園大圳一起「巡水路」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90507 13:35:17)桃園農田水利會為慶祝創會100週年,特別開辦一系列慶祝活動,日前舉行最具特色的「走過百年-桃園大圳隧道探險之旅」,透過開放桃園大圳進水口至二號引水隧道出口,長約2.7公里的導水路讓民眾深入步行體驗,元智大學學生也參與探險之旅,走在水深約25公分的隧道中,體認到水利工程的艱難與維護不易,進而珍惜水資源並感念前人的辛勞。

逾百年歷史桃園大圳,日據時期耗時8年,以人工開鑿山壁岩層興築引水隧道,是台灣北部最早期、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桃園農業及工商發展基礎命脈和地方重要文化資產。大圳歷經修築貫穿桃園,延伸至新竹縣湖口銜接光復圳,至今仍是農耕灌溉命脈。水利會自民國85年開始舉辦大圳健行活動,連續舉行14年後停辦,直到今年為慶祝創會百年而又開辦,預定2千個名額的探險活動,一開放報名就在短短幾小時內額滿,十分搶手。

活動路線從位於龍潭三坑老街附近的二號引水隧道出口進入,短暫重見天日後再進入一號引水隧道,至石門水庫滯洪池旁的大圳進水口完成健行。在隧道中必須涉水而行且光線昏暗,參加者多穿著雨鞋並攜帶手電筒照明,親朋好友之間往往拉著手一起前進,非常具有探險的感覺。

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梁家祺主任表示,此活動具在地特色又能體認前人艱辛的活動,非常鼓勵學生多參與,這也是通識教育帶給學生的價值。

《桃園農田水利會百年誌》顧問林煒舒老師,他也在元智通識教學部任教,帶領通識教學部執行USR計畫成立的Egret工作隊,參加這項深具意義的活動。,Egret工作隊元智大學社政系二年級學生桂尚琳表示,能與同學手拉手一起體驗「巡水路」的感覺,非常值得。

桃園大圳是臺灣日治時期非常重要的水利建設,於大正5年(1916)動工、大正13年(1924)竣工並通水,全長45公里,其中開鑿了相當長的數段引水隧道,過程艱辛可想而知。大圳啟用後的桃園臺地獲得了充足灌溉用水,讓大片水源不穩的看天田,一躍而成年收二穫稻米的糧倉,至今仍持續灌溉2萬4千公頃的水田,這條已經擁有95年歷史的水圳,一直堅守崗位,給予我們充足的糧食。

訊息來源:元智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53547.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