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新聞網記者紀沈廷 / 台北報導
根據調查,保守預估全球AI相關產值約有1.2兆美元,到了2022年,產值會成長到3.9兆元,AI的相關研發將會席捲全球,那麼台灣IC設計公司是否做好準備?面對AI浪潮時,台灣會有什麼樣的機會與挑戰呢?
台灣IC設計業,去年產值6.200億台幣,創下紀錄,今年也有望繼續攀升,這當中面板驅動IC與AI、5G的新應用有著穩定的成長。但即便如此,國內IC設計公司在踏入AI產業時仍得面對一定的挑戰。
首先,IC設計公司得跟上進展神速的神經網路的腳步,並思考如何讓IC結構最佳化。另外,由於AI近年也運用在影像處理上,而且越來越精準,甚至優於人類的眼睛,也因此運算量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但仍會面臨資料量的不足,所以得藉由遷移式學習(transfer learning)或是透過生成對抗網路(GAN),以非監督式學習,藉由兩個神經網路相互博弈的方式進行學習,藉此解決資料量的不足。
台灣IC設計公司要投入AI產業,勢必得投入龐大的資金,舉例來說,AI晶片開發費用28奈米就需要花上3億多台幣、16奈米就要4億多、7奈米得7億多,在大量投入成本後,如何有效獲益仍是一個未解的問題;雖然目前台灣已經積極培養AI人才,但對於目前正在積極發展的AI產業,仍面臨人手不足的問題。
而個資法也可能影響台灣IC設計公司考量投入AI產業的因素之一,由於法規規範個人資料的蒐集跟處理需要符合法規或當事人同意,但因為AI的高度運用下,個資處理範圍也較為模糊,也因此要如何在隱私跟產業發產取得平衡點,是政府與業者間必須面對的課題。
雖然得面臨不少考驗,但台灣IC設計公司對於AI產業發展,仍有很大的機會。由於台灣IC設計公司近年已發展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為主,有效處理物聯網(IoT)背後龐大的大數據,能與雲端互補,成功建立符合成本的完整IoT。另外,在這幾年產業發展下,台灣有著非常完整跟成熟的半導體供應鏈與半導體製程與封測。
台灣為了因應未來AI浪潮,也積極投入人才培育,像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交大AI學院;而AI在台灣的產業合作也不再侷限,而是朝向台灣製造業、農牧業跟醫療業都有機會引進AI,進而促使產業發展,也能藉此成為政府發展智慧城市的最佳助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Intel已打理5G晶片團隊出售流程 Apple傳將買下以自製晶片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