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核病主要透過飛沫及空氣傳播,台灣每年約有10000名新罹病人口,只要是曾經與傳染性的病人長時間在通風不良的狀況下接觸,呼吸一樣的空氣,就有可能因此得到潛伏性感染。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李明安表示,接觸者大約有1/3的機會感染到肺結核,但感染不等於發病,一般人受到感染,一生中約只有5-10%的機會發病。得到了肺結核也不用緊張,按規定服藥,2週內就可大大的降低其傳染力,持續按規定服藥至少6-9個月以上,即可完全治癒。
李明安指出,接觸者到醫院後,醫生會安排胸部X光檢查,如果X光異常,醫師會進行痰液或電腦斷層檢查來排除活動性結核病的可能性。接觸者追蹤2年後如果沒發病,未來發病的機率就會減少;但如果追蹤期間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例如:發燒、咳嗽長達2周、胃口不佳、體重減輕、無故疲倦、咳血、中午以後常有發燒等情況,就要懷疑可能罹患肺結核,此時必須配戴口罩,並盡快至醫院就醫。
2種方式檢測肺結核
李明安表示,潛伏結核感染檢驗除了現行使用的皮膚結核菌素測驗,105年起許多醫院也引進新的診斷工具「丙型干擾素釋放試驗」,以抽血的方式進行檢查。當這二項試驗結果為陽性,只表示曾被結核菌感染過,但不代表已經是結核病病人,被感染還沒有發病的人是不具傳染力的,也不會傳染給別人,毋須擔心。若在此時施予潛伏結核感染之預防性治療,可有效降低日後發病的機會。
他最後強調,肺結核是可以預防且可以治癒的疾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避免後續的併發症,以及減少傳播給家人的機會。攝取均衡的營養及規律的運動,增加身體對抗結核菌的抵抗力,都是預防肺結核的不二法門。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