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助盲友培養一技之長 點亮光明未來

慈善新聞網/TCnews慈善新聞網 2019.05.02 16:08

撰文/顏福江
攝影/顏福江、戴龍泉

    為了讓盲友克服視障、學習一技之長,讓他們能維持生活,人生路也能因而開闊,慈濟基金會持續第四年資助台灣盲人重建院開辦「丙級按摩養成班」,幫助視障朋友們開創潛能,重返社會、職場,活出生命價值,5月2日下午正式舉辦簽訂公益合作協議書,除了物質上的幫助,慈濟志工也貼心地透過關懷陪伴的人文互動,祝福這群眼盲心不盲的朋友們,點亮他們光明的未來。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張宗義副執行長、台灣盲人重建院曾瀚霖董事長分別代表所屬機構進行簽約合作,重建院指出,視障者要成為優秀的按摩師,除了按摩課程外,更需要行動自主、生活自理、資訊溝通能力與輔具運用等課程的協助,以因應未來返回社區,進到職場就業時,所會面臨到不同的考驗。

    由台灣盲人重建院開辦的「丙級按摩養成班」,經過嚴密的篩選資格後,每年招收16名學員,幫助不少視障者和家庭走出黑暗,重回正常生活。院方提供包括生活和職業重建,以及視障社區大學,甚至家庭資助,為了培養一技之長和生活自理能力,許多申請通過按摩養成班的學員,多數家庭有經濟壓力,院方因此免費提供學員吃住及生活花費,加上職能訓練,每年達數千萬的經費支出,多仰賴對外募集,因此特別感恩慈濟能一起關懷視障朋友。

    「雖然他們視野受侷限,但他們的心卻很澄澈!」慈濟基金會表示,2016年起開始經費資助重建院,並陸續結合臺北慈濟醫院及社區慈濟志工愛與關懷,規劃實習及人文活動,除增進學員學習的自信心,遇到逆境也會有較正向的思考,透過與志工分享生活點滴,心情較為平穩,學員的談話中也多了很多的「感恩」。

    院方指出,由於中途視障者內心遭受到的衝擊巨大,無法接受自己的障礙,因此從2018年開始,慈濟志工每個月會到重建院協助提供學員心靈上的支持與陪伴,傾聽學員的煩惱及學習的壓力。「我們將這群朋友當作是我們的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孩子來照顧陪伴!」在人文課程互動中,慈濟志工特地在他們學習之外,以「晚自習」方式更貼近學員們的心,志工除提供學員按摩練習的機會,及協助報讀將來要考試的模擬試題,也透過溫馨分享生命故事,帶給這群朋友們更多溫暖。

    「我會把握機會好好努力,藉由這九個月大大翻轉我的生命!」目前為養成班學員之一的「阿綸」,平時有閱讀和寫作的興趣,曾想以此方向為就業目標,不料就讀大二時眼睛開始感到不適,就診後才發現眼壓過高,後續追蹤確診為青光眼,三年前視力急遽退化,由於擔心視力會逐漸退化到全盲,「以這樣的視力會找不到工作或是無法勝任工作的要求」,因此在朋友介紹下報名重建院開辦的養成班,希望習得一技之長。

    另一位從養成班畢業的學員「阿帆」,現已經是一位獨當一面的按摩師,然而過去從建築系畢業的他,一路從學徒、設計師、經理當到建築公司的專案經理,曾經是一位手上接案動輒幾千萬到億元的建築案子,然而視力卻在五年前開始出現視野缺損及退化的狀況,因無法看清楚設計圖,只能放棄原有高薪的工作,來到重建院學習按摩。

    他們兩人均表示,感謝重建院及慈濟志工的幫助與心靈上的陪伴,慈濟志工關懷團隊表示,「表面上,好像是我們在幫助他們,其實是他們在引導我們人生方向。他們不畏困境,努力重建,要為自己開創新人生的精神,這也是我們的榜樣!」學員從一開始的徬徨、茫然、沒有自信,現在已成為能獨當一面的按摩師,短短幾個月的陪伴,一點一滴的愛與關懷在學員心田裡種下善的種子,相信已慢慢的發芽茁壯,成為能回饋社會的一股正向力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