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能光止痛!

華人健康網//特別報導 2019.04.30 10:10

關節疼痛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最明顯的症狀,但治療目標不只是止痛,更重要的是要調節免疫系統,改善患者體內發炎狀況。但台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林亮宏發現,常有病人自覺不痛就減藥甚至停藥,導致病情反覆發作。

「病人常誤以為醫師開的全是止痛藥」林亮宏強調,止痛藥只占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用藥的一小部分,真能發揮治療效果的是免疫調節劑,通常需持續使用3~6個月才能逐漸發揮效果,不能貿然停藥。明顯的關節腫痛很難忽略,但經過初步治療,症狀改善後,輕微的關節腫脹卻很難察覺,有些病人會覺得「只是關節活動時有點『卡』,或輕微疼痛感,忍忍就好,不要吃太多藥。」其實這代表關節仍在發炎中,林亮宏在門診時會伸出自已的手和病人比對,引導病人觀察「指關節的紋路是否有變平、被填滿的感覺」等細微的腫脹變化,養成隨時注意病情變化的習慣。

除了關節腫痛,像是工作效率變差、容易疲累、沒食慾…等,也是病情變化時可能出現的徵兆,除了每3個月回診檢查,林亮宏也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全身性發炎疾病,也會有關節以外的症狀,每個病人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所以一旦有任何不舒服,或和以前不一樣的變化,都要提高警覺,積極和醫師反應。」尤其在剛發病前半年到2年內是治療黃金期,超過2年才開始治療,關節會有一定程度且難以復元的損傷。

林亮宏對於病人「故意減藥不吃」的行為並不意外,尤其風濕病的治療用藥屬於「初期併用多種藥物,隨病情改善再逐步減藥」的倒金字塔式,病人往往會被一大堆藥嚇到,他認為關鍵還是要做好醫病溝通,減少對藥物的恐懼、找出排斥用藥的原因。

台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林亮宏醫師。

台中慈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林亮宏醫師。

隨著藥物發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成效已有大幅進步,除了傳統免疫調節劑,針對第一線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也可通過健保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口服藥。林亮宏表示,傳統免疫調節劑為了達到治療目標,大多需要併用多種藥物;生物製劑和小分子口服藥則更具專一性,提升效果,其中小分子口服藥自2014年通過健保給付至今,已累積豐富臨床使用經驗,林亮宏認為,治療效果等同生物製劑,同時口服劑型也有比針劑方便,且少挨針刺之苦的優點,很適合經常出差、出國旅遊或怕打針的病友。

好消息是,自今年5月起,健保署放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使用生物製劑的減量標準,林亮宏表示,過去病人在治療2年後,若DAS 28小於3.2須開始減量,有部分病人可能會復發,增加關節受損的機率,現在放寬為「DAS 28小於2.6,且維持至少半年」才開始減量,相信更有助於穩定病況。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75066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