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采欣 臺中慈濟醫院 6A 兒科病房護理師
攝影/曾秀英
兒科病房的護理日常對於我來說一切都是那樣的稀鬆平常,但在 2018 年的夏天來了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小女孩;因為她的乖巧懂事及善解人意,還有跟家人、朋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讓參與其中的我在我的護理生涯路上又多了一篇刻劃人心的動人故事。
在 2018 年 6 月的某一天,璇璇在學校突然左側肢體無力、走路不穩,家人帶到附近診所查不出病因而轉到本院急診,檢查後入住了兒科病房,後來突然出現抽搐、意識改變,轉入小兒加護病房並再度進行腦部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發現是右腦梗塞合併出血及深度昏迷……轉至醫學中心治療甦醒後,需持續復健,因此一個多月後再度轉回本院兒科病房。璇璇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父母親都以她為榮,因這突然而來的無常,全家人開始了漫漫的復健路。
因為璇璇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加上肢體肌力還沒有恢復到平時水準,因此團隊開始想方法要跟璇璇建立溝通相處的模式;我們想到了用眨眼的方式,剛開始用封閉式的問句請璇璇用眨眼的方式回應,都會得到很好的回應。後來又擔心如果只是平時的眨眼動作,有時候會誤會了璇璇的意思,所以又想到了讓璇璇在病房內練習肌力訓練,用握力來表達。
除了早晚的復健治療,我會在閒暇之餘進去跟璇璇互動,詢問璇璇今日的復健狀況做了什麼,璇璇媽媽說:「她今天做了疊杯子、推舉木塊喔。」了解璇璇復健的進度後,我也會拿病房內的杯子讓她練習,等於也驗收今日復健成果。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璇璇在醫院很少有機會好好洗個熱水澡,我們發現了這個狀況,有一天我跟單位護理長就特地換上短褲、拖鞋來幫璇璇洗澡,看著她展露出天使般的笑顏,那開心的樣子,也讓我深深感悟護理不僅僅只是做臨床常規工作,其實我們可以為病人、家屬做得更多,獲得的感動也更多。
璇璇的狀態持續進步,在 8 月 9 日也順利接受顱骨重置手術,手術後需在小兒加護病房觀察一天,當璇璇從恢復室送回加護病房時,我們為了安撫她不安的心情,也一同進到加護病房為她打氣,說好隔天轉回來,並且打勾勾約定。雖然一剛開始先轉到其他外科病房才又回到兒科病房,但看到璇璇一看到我們的雀躍心情,我們也忍不住露出微笑。
復健之路對於璇璇來說是苦的,但我們看到她總是不說苦的樣子;知道她是怕家人擔心,不想要讓大家失望。在 8 月 24 日這天璇璇要出院了,出院日即是她的重生日,團隊一起為她籌備重生會慶祝,那天璇璇的父母很感性的表達對我們的感恩,感謝大家把璇璇當成自家孩子般的照顧著、陪伴著。
出院後,在復健科依然可以看到璇璇的身影,她仍舊每天不懈怠地繼續復健;有一天媽媽問她:「要不要回去看看 6A 病房的姊姊、阿姨們?」她卻說:「現在不要,我要靠著自己的雙腳用走的回去看看大家。」在元宵節前夕,我們也邀請璇璇和父母親一起前來同樂,雖然璇璇仍坐在輪椅上,但肢體肌肉力量已經明顯進步,也可以很清楚用話語表達她拿到燈籠、氣球的心情。大家都期待她走回 6A病房的那一天。
護理路走來艱辛,但這樣的故事一直都持續在病房內發生,視病猶親的用心照護病人得到的是滿滿的回饋及感動,讓我更能堅持用心地走在護理這條路。
本文為「志為護理」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