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簡守信 臺中慈濟醫院院長
攝影/周幸弘
門診中,醫師看病人,往往不是疾病而已,即使是常見的富貴手,也看到多采的生活與生命意義。戴戒指的女性手指龜裂,大部分都是洗碗、沾到清潔劑、做家事引起。看到男性也有富貴手,我會好奇詢問:「在家裡是不是要幫忙做家事?」病人答是,他說太太負責煮菜、煮飯,已經很辛苦了,所以洗碗是他一定要做的事。雖然他的手裂得很不舒服,但我佩服他,因為知道要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看過雙手伸出來,十隻手指前端脫皮、指背橫裂的婦女,細究工作,原來是一位清潔工人,要掙錢生活,手都傷到這樣還要上工,接觸水、接觸清潔劑,當然會使得雙手更辛苦。還有雙手變厚、破皮龜裂,癢到受不了來看診,了解才知道是做了幾十年泥水工的病人,一樣是為生活經濟打拚。我無法跟他們說不要去做這些工作,卻能仔細告訴他們如何處理傷口,藥物怎樣使用,睡前可以做哪些護理,只要他們懂得照顧自己,改變就會產生。
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團隊從科到部,全方位發展,進步有目共睹,許多病人的疑難雜症都能在團隊協力下克服,細微到零點幾毫米的電子耳、聲帶縫隙、器官組織的空間,都能以細緻的手術解除病人痛苦。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第一任的杜詩綿院長,他是耳鼻喉科專家,在天之靈感受、看到,團隊努力地發展,相信他一定非常的開心。
難能可貴的是耳鼻喉團隊都是老師帶學生,棒棒接力,這是醫師成長的關鍵。曾回到我的母校臺大,以「那一年臺大外科醫局教我的事情」演講,說到各階段成長經歷,住院醫師第一年 R1 的時候,常常晚上還要到急診開盲腸,說起來把發炎的闌尾拿起來,好像很簡單,但事實上有時候是一個頭兩個大,因為闌尾不在典型位置,躲起來了,醫師在那邊「眾裡尋他千百度」也找不到,心跳自然逐漸加快。改寫李煜的《相見歡》形容那種心情:「無言獨上開刀房,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盲腸。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醫師就是經過那個學習過程,才能學好醫術解除病人痛苦,外科、內科大部分都一樣,要在非常恭敬的態度中慢慢學習。臺中慈院耳鼻喉團隊也是在醫院實踐這個歷程,代代相傳已經是四代同堂。
那一年醫院代表字是「惜」,疼惜、愛惜,然後珍惜,第一線醫師要用心在細微處疼惜病人,在後端,醫師彼此支援惺惺相惜。在開刀房經常看到醫師為了搶救生命互相支援,也看到醫師與病人在病房、門診的溫馨互動,還有資深醫師耐心帶領住院醫師,相信醫療總有很多細微處能更加發揮那分疼惜的心,更重要的是慈濟因緣要珍惜。疼惜跟病人的互動,又能解除病痛,這分疼惜,就能把慈濟情、仁醫道,做最好的結合。
請來大甲師姊教導同仁藺草編鹿,製作結緣品。一方面是提醒鹿王的佛典故事,一方面藉此引導鼓勵同仁,借事練心,用具體行動編織一個夢想。在慈濟,醫療能發揮的地方很多,例如,辦公室裡一幅楊英風弟子楊平猷送的版畫,就時時提醒我。版畫呈現二○一五年去尼泊爾地震救災的場景,那是我去賑災在開刀房裡的景象。地震過後,那個簡單開刀房就要做手術救人,提醒我珍惜感恩身在一個現代化醫院從醫,也更要懂得去付出。同仁能不能理解並用心參與編織一個真正的慈濟世界,從醫療走出去,關懷社會,做慈濟在做的事。
慈濟醫療裡有上人領導帶領,做出醫療本懷本來就該具有的關懷,在照顧過程中,讓病人與家屬感受到。推廣一點,不是只將焦點放在疾病、在開刀房、在門診,要包括家事、國事、天下事,當我們的心有家人、國人、天下蒼生的時候,去照顧病人就不會有問題。把心擴大,把對世間的感情放大出來,這是大方向。醫療志業一定要追尋著慈濟的腳步,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方向跟著上人指引走,小細節一定要用心注意,因為「菩薩就在細節中」,面對病人在每個細節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最後成就出來的功德當然就是圓滿。
【本文為「人醫心傳」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