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點滴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都有過的經驗,但是點滴裡面到底裝了什麼、什麼時候需要打點滴卻不一定清楚,常常是醫師說要打就打,或是當自己很不舒服、或是看起來很嚴重的時候要求要打。不過雖然藥物也可以從點滴中給予,卻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還是要清楚自己當下的情況之後再來決定要不要打點滴比較好。
大部分的點滴是營養補充品
點滴是一種透過靜脈注射給液態營養、藥物的一種方式,比起透過胃腸道的吸收,直接進入血液的營養、藥物作用速度的確會比較快,但畢竟不是正常的消化吸收途徑,也不是效果加倍的萬靈丹。
進醫院時打的點滴,多半是500cc一袋為標準,而大部分的點滴裡面是生理食鹽水、葡萄糖,有些會加入氯化鉀、氯化鈣當作電解質的補充調節,稱為靜脈注射營養補充液;對於有特殊需要的人來說,還會添加胺基酸或是維生素B群,至少補充一些流失的營養。
而這些成分說穿了就是水、糖、蛋白質、電解質、維生素,其實跟我們吃的食物沒什麼兩樣,反而是食物的份量比較多、比較營養;比如500cc的一袋營養補充液,其實只有25公克的葡萄糖,打了2~3小時也只有100大卡的熱量,還不如自己吃一碗飯可以有280大卡。
所以常常見到需要打這種「營養補充液」點滴的,多半是腸胃炎吐到沒辦法吃東西,或是拉肚子拉到脫水、需要補充水分的;如果還可以進食,醫師多半會建議直接吃東西就好了。
點滴也有藥物
不過如果需要,藥物還是可以使用點滴給予,只是這種藥物給予的方式,多半是需要「血液中藥物維持穩定濃度」,或是「一天需要打好幾次藥物」,使用點滴就不需要一直打針。不過點滴為了怕影響身體的滲透壓,所以藥物會給得比較緩慢,想要追求藥物馬上見效,最好的方式不是打點滴,而是直接打藥。
比如需要6~8小時打一次的靜脈注射抗生素、癌症的化學治療藥物,與其一天打3~4次針,不如直接掛點滴袋更換,同時也可以讓患者血液中一直維持穩定的抗生素濃度;再來是病危的患者,可能需要緊急施打急救藥物如心肌梗塞藥物,點滴等於是預備了一條管子方便打藥,搶分秒必爭的急救時間。
另外,點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強迫患者好好休息。因為有些人的身體狀況其實只是疲勞過度、營養不良,只要多休息、補充營養就會好,而點滴剛好可以限制患者的行動,讓他們在繁忙的生活中「看起來像病人」、有理由可以休息,自然身體狀況也會變好。
所以什麼時候應該打點滴?
上述提到,點滴大致上可以分成營養補充、藥物給予跟緊急治療使用。在營養補充的部分,無法進食、嚴重脫水、胃腸道出血等情況適合使用點滴;嚴重感染、需要注射抗生素或是化療患者、隨時可能進入昏迷或是需要急救狀態的患者,就可以透過點滴給藥或緊急治療。
而點滴因為是透過靜脈注射,如果沒有控制好,身體中的水分會過多,等於是讓心臟承受過多的血流,對於腎臟來說則是需要排出過多的水分,所以心肺功能不好、腎臟功能不好的人,或是年紀偏大的人,不建議隨便打點滴。
再來,在打血管針的時候,如果壓力沒有調整好,反而會造成血液逆流,需要特別注意。另外,放著一條留置管路超過2~3天,也容易造成靜脈炎或是感染,所以長期打點滴並不是真的對患者最好,還是要配合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做治療。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你打一瓶點滴,等於是吃進20包迷你洋芋片
噁心嘔吐一定是腸胃炎?其實還有超過20種你不知道的問題!
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症手術後,不打點滴、怎麼吃飯?
圖、文/盧映慈 圖片來源: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