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小時候胖不是胖?學童減肥的面面觀!

慈善新聞網/TCnews慈善新聞網 2019.04.21 08:17

撰文/台中慈濟醫院 羅悅伶 營養師
攝影/楊榮書

   在長輩的心目中孩子圓滾滾、胖嘟嘟的很可愛。102-105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報告,兒童及青少年約有 1/4 人口有過重/肥胖問題,女童過重的比例約25%。國中生肥胖的盛行率高達15%。學齡前肥胖的1/3將來會變成肥胖,青少年時肥胖者1/2成年後會持續肥胖。

    肥胖對孩子影響是提早發生成人病,增加許多疾病的發生及危險性,如蛀牙,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尿酸過高容易罹患痛風、膽固醇過高是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脂肪肝、膽囊結石、胰島素抗性、甚至增加罹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與癌症的機率。肥胖刺激荷爾蒙,乳房較早發育,導致月經來的早,經期、排卵不正常,甚至不孕。

    兒童肥胖的定義,首先了解家中兒童體重是否在標準範圍,如參考相對體重、體脂肪、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2)。當與同年齡的兒童以較,BMI>95百分位就是屬於肥胖, BMI>85-95百分位就是屬於過重。如果BMI高於同年齡的標準值、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併發症、因肥胖影響人際關係、外在形象、同儕眼光、疾病造成的肥胖、,若有以上情形應該帶孩子求診營養諮詢。可參考以下的表格來試算:

家長需要先瞭解學童肥胖的成因,與孩子討論找出不良的生活習慣,及孩子願意執行的改善方法:

  • 無節制的進食,家長以食物最為獎勵或提供太多食物造成過量攝取。
  • 經常攝取吃速食的食物(炸雞、薯條、鹽酥雞)、含糖飲料(汽水、果汁),零食(餅乾、洋芋片、糖果)。
  • 日常生活作息的活動機會減少,依賴汽、機車、電梯等。
  • 長時間靜態活動,每天超過3小時以上,坐著看電視、電腦。

兒童減重的原則

  • 飲食、運動、行為改變三管及下。
  • 不要快速減重每週5kg就好,要先控制不在上昇,隨著身高的增加自然就會正常。
  • 要以生長發育為主,不能嚴格限制飲食,以飲食調整及運動為主要重點
  • 輕微過重不需要限制飲食攝取量,而是調整內容,高度肥胖才需要限制飲食攝取量。
  • 增加日常活動的機會,走路或騎腳踏車上學。
  • 家人的協助及配合是成功必備條件。

飲食習慣注意事項

  • 早餐要豐富高營養價值、午餐均衡多樣化、晚餐簡單好消化。
  • 低熱量均衡飲食,六大類食物都要,缺一不可,熱量最低不可低於1200大卡。
  • 正確食物選擇觀念,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維,鼓勵孩子增加蔬菜攝取量。
  • 避免高糖、高油食物,如汽水、飲料、蛋糕、洋芋片、油炸類(炸雞、薯條、鹽酥雞)等
  • 限制零食或點心,準備適合的健康點心,水果、豆漿、牛奶、等
  • 多喝白開水取代飲料,或選擇零卡飲料,如無糖茶飲料或0卡的汽水。

    最後要提醒父母一定要參與,成功機率才會高,需要注意避免藥物或手術,督促遵守減肥計畫、修正錯誤飲食觀念和行為、全家配合計畫正確飲食及一起運動。平時可以陪孩子利用飲食紅綠燈學習,教導孩子應該多吃綠燈食物、少吃黃燈食物、避免紅燈食物,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健康飲食習慣,有助於孩子健康發育及生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