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守護外籍移工健康

慈善新聞網/TCnews慈善新聞網 2019.03.19 00:02

撰文/黃沈瑛芳
攝影/蕭耀華、陳李少民

外籍移工已然是臺灣基層勞動力不可或缺的一群,維繫了產業營運以及有長照需求的家庭照顧。
寄錢回家鄉,是他們最大的工作動力,為此忍受與家人長期分離、戰戰兢兢的身心壓力。
以同理心幫助他們,同時也幫助了自己,能創造雙贏的正向循環。

星期假日,臺北車站大廳,棋盤圖案的地板上圍坐著一簇簇年輕男女,比手畫腳開心談笑,有人抱起吉他唱著家鄉的流行歌,有人拿著點上蠟燭的蛋糕為朋友慶生。熙來攘往的旅人,細聽他們的言語,打量色彩鮮豔的傳統服裝,眼神裏帶著好奇。

「那邊有慈濟的義診,歡迎大家來檢查身體!」一群外籍面孔身著志工背心,走進一簇一簇的人群,用印尼語、英語認真邀約著。隨著他們來到大廳西側宛如小型醫院的開放式空間,馬上有人過來招呼,「來,先掛號喔。第一次來的先來填表單,會有人帶你去量身高、體重、血壓……」

這是兩個月一次,北區慈濟人醫會志工於臺北車站舉行的外籍移工健檢義診服務。週日下午一點左右,陸續有移工來掛號,拿著填好的表單,在志工的引導下做例行檢測,之後再分散到自己想要看的診科。

來臺擔任家庭看護七年的優里(Yuli),已經多次前來看診。「這樣的活動對我們很方便。」優里娓娓道來,他們不是每個月可以規律放假,平常生病了,雇主忙碌無法帶她去看病,自己也不方便隨便外出就醫;若是假日遇到臺北車站有健診活動時,她便利用這段時間來檢查眼睛、牙齒等。

帶著濃濃的印尼鄉音,優里說:「我們離開家鄉來到這裏,有人這麼地關心,醫師、志工都很親切,感覺真的很溫暖。」

優里除了看病,同時也擔任翻譯志工幫忙同鄉。她們大多來臺照顧老人家,阿公、阿嬤半夜都會醒來,她們要陪著,沒有辦法久睡,常感覺很疲累;身體不舒服時,只能靠自己這裏、那裏按一按;她有所感觸地說:「每當這個時候,就會特別想家……」

已經第二次來臺灣工作的法樂(Falar),正等待轉介下一位雇主。家鄉在印尼泗水的她說,想賺錢寄回家給孩子過比較好的生活。之前她也曾經來看了多個科別,皮膚問題在醫師給藥後好多了。另外,她的胃常常不舒服,「醫師一問就知道我早上不吃東西只喝咖啡,建議我要調整;現在有改善,對我最有幫助的是內科。」

她也表示,在自己國家到醫院看診費用昂貴,所以小病都忍著。無法看病的因素,在印尼是因為家計,在臺灣則是因為工作限制,「可以看醫師真好,看了之後就會舒服了。」她以尚不流利但可溝通的華語跟志工說著。

法樂誠懇地表示,假日他們可以出門時,診所醫院都休診,所以在週日舉辦的義診對他們格外重要,很感謝這麼多臺灣的醫師和護理人員、志工,利用假日在火車站幫忙他們,「我想慈濟是配合移工們的休假時間,真的是很感謝啦!」

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

臺灣開放外籍移工二十餘年,移工人數在二○一四年已超過原住民人口,至二○一八年底更突破七十萬,估計臺灣每三十四個人就有一位是外籍移工。其中,約二十多萬人從事機構照護、家庭看護工,是臺灣長照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

移工們儼然成為臺灣一股不可忽視的勞動力,隨著愈來愈多不同的面孔,人們是否準備好以同理心,彼此理解,相互學習且共同生存?

二○○四年起,慈濟人醫會開始關懷外籍移工族群,在移工聚集的臺北二二八公園、聖多福天主堂,舉辦不定期義診活動;二○○五年,臺北市勞工局、健保局提供協助,再透過廣播電臺宣導,慈濟固定在臺北車站每兩個月舉辦「臺北市外籍勞工健康關懷暨愛灑人間活動」,迄今邁入第十五年。

如今除了在臺北車站定期為移工健檢義診,在新北市、桃園市、南投縣、高屏等地區,慈濟人醫會均有外籍移工義診活動。其中,在新北市市府廣場,新北市勞工局結合慈濟人醫會,配合印尼、泰國、越南、菲律賓重要慶典,每年舉行四場移工健診;在屏東東港與漁工人數最多的高雄前鎮漁港,南區慈濟人醫會也提供義診與衛教,守護這群異鄉討海人。

在假日舉辦的健檢活動,宛如將小型醫院機動帶到現場,牙科、眼科、骨科、中醫科、家醫科,以及掛號處、量血壓及體重等等規畫齊備;為了照顧移工身心,醫護志工盡心盡力付出,用「愛」串起健診活動每一個環節;異鄉人感受溫暖,他們也將守護臺灣的家庭,彼此疼入心。

【本文為「慈濟月刊」授權刊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