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就是不要臉?李貞葳舞出自拍文化

民生@報/ 2019.03.06 18:36

【文/陳小凌】社群媒體崛起後,許多人以自拍獲得網路更多關注,台灣舞蹈家李貞葳在「2019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推出最新作品《不要臉》。探索科技發達使自拍產生諸多現象,透過濾鏡與修片,許多過渡美化與真人差距甚大的照片在網路流竄,彷彿人們並不認同自己本來的面貌,不要自己本來的臉,這樣的現象也許出自於人們內心的孤寂與匱乏,舞作也想要反映這樣的現象。

 

▲李貞葳舞作《不要臉》彩排。陳小凌攝影。

 

舞作以「不要臉」命名,有著多種意涵。李貞葳認為「臉」是陌生人辨識彼此的方式,具有強大的符號與象徵,也是最具體的名片。李貞葳最初確實是想反映自己對「自拍文化」的質疑,她說:「關於自拍這件事,我的確是帶著批判的角度」。但同時也想探索「自拍」的行為動機,人們可能是為了尋求認同,或抒解內心孤寂與疏離感,透過他人「按讚」獲取滿足與慰藉,因此希望透過舞作反映社群平台與自拍文化的種種現象。

 

作品中她化身為一個亟欲獲取觀眾目光的網紅,邀請觀眾「走進」螢幕與鏡頭裡,走進劇場宛如直接踏入網紅的現實世界,觀眾可以在這個空間自由走動、觀察,可近距離觀看表演者,也可保持疏離旁觀一切。

 

李貞葳想要在舞作探討的另一主題,是每個自拍的人必定要面臨的「自我揭露」。美國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曾經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每個人都能在15分鐘內出名」,現在這句話已然成真,社群平台使每個人都可以透過鏡頭、直播揭露自我,藉以成名。然而鏡頭所呈現的一切便是真實嗎?特寫鏡頭放大了人們想呈現的角度與部位,一線之隔的鏡頭外,是否有更多不願揭露的自我?所謂的自我揭露又有多少的誠實?能反映多少整體的真相?在作品中透過現場即時拍攝投影的運用,反映了這樣的情況。

 

在《不要臉》中將探討社群媒體崛起後的「自拍文化」,觀眾席當中並無架設座椅,打破劇場「第四面牆」,李貞葳希望邀請觀眾在劇場中自由移動,觀眾與表演者之間沒有界限,觀眾就像直接進入直播秀的虛擬空間之中。3月7日至10日將於實驗劇場上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