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瓶僧帽水母(圖:花蓮縣政府新聞科提供)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水母在水中展現輕盈的舞姿,在水族館常吸引許多民眾佇足欣賞,但有些水母卻含有劇毒,如日前在東部海岸相繼傳出現的「僧帽水母」,若真的是僧帽母即含有劇毒!而日前花蓮七星潭礫灘亦傳出疑似發現體型略僧帽水母小、毒性較微的「藍瓶僧帽水母」!
派員清除(圖:花蓮縣政府新聞科提供)
水母如水中輕盈的舞者(攝影:洪書瑱)
疑似藍瓶僧帽水母出現在七星潭礫灘中,縣長徐榛蔚高度重視,目前七星潭中出現的水母,外型偏小,再加上藍瓶僧帽水母比僧帽水母較為細小,初判為「藍瓶僧帽水母」,雖然毒性相較之下,輕微許多,但仍含有劇毒,請民眾海邊玩耍如發現零星呈藍紫色、半透明狀的藍瓶僧帽水母時,勿因顏色鮮艷且長得像小型氣球,而好奇觸摸,以免螫傷。而花蓮縣環保局也於昨(3)日派員立即了解並清除。
花蓮縣府農業處羅文龍處長表示,花蓮岸際不常出現藍瓶僧帽水母,但藍瓶僧帽水母含有劇毒,呼籲民眾千萬別用手觸摸以免螫傷,幸好最近天冷戲水民眾少,也未傳出有民眾遭水母螫傷意外。他研判最近天冷東北季風增強,屬零星水母被打上岸的個案,民眾無須過度恐慌。
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中心博士吳瑞賢表示,依據WIKI的描述,大致上來說僧帽水母出現在大西洋海域居多,而體型較小的「藍瓶僧帽水母」較常出現在太平洋,但不排除因為潮流的關係,使得僧帽水母漂流到太平洋海域。另外,僧帽水母外觀觸手較多,而藍瓶僧帽水母觸手多呈現一條,但也不排除因為水母被沖上海岸像觸手捲在一起,但另有學術上將其列為同種的說法!
但不管是那一種有毒水母,由於水母的觸手有刺絲胞,遇到刺激時會釋放的刺針,請民眾小心請勿觸碰,若水母螫傷後,患部會出現條狀紅疹,並有刺癢疼痛症狀,過敏體質者甚至可能造成昏迷,千萬不可大意。
吳博士也表示,由於水母的毒性具蛋白質毒素,嚴重時除儘快送醫外,在等待就醫前還是可以先行急救,首先切記勿用手撥開,先行用媒介物移開觸手,如用水或是生理食鹽水大量沖洗傷口,並拿防水塑膠片或鐵尺刮除皮膚表面的刺細胞,亦可用刮鬍泡加上刮刀刮除,另外,也可以針對毒素對「熱」的不安定性,用熱水或是用酸鹼來破壞,如用熱水浸泡,浸泡時間必須達1~1.5個小時,並隨時注意水溫的保持!
若在七星潭被水母螫傷,可就近請七星潭安檢所協助救助,若情況嚴重時,務必趕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