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WSJ:超過15%ICO「相當危險」 創業公司轉向傳統募資管道

匯流新聞網/藍 立晴 2019.01.01 18:00

匯流新聞網記者藍立晴/綜合報導

ICO一度成為今年最受歡迎的募資方式,但《華爾街日報》日前指出,有15%的ICO項目有嚴重的危險信號,應該讓投資者好好停下來觀察。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在一項調查中分析了2017年、2018年推出的3,300種加密貨幣產品和ICO的白皮書,發現其中513種存在問題,有的涉嫌剽竊行為、有的承諾了不切實際的回報,有些項目甚至連創始人的身分都是偽造的。

據報,《華爾街日報》將ICOBench.com、Tokendata.io和ICORating.com共3,300個項目的白皮書的所有句子進行比較,發現有超過10,000個句子重複出現不僅一次,很多項目甚至缺乏了團隊資訊,目前這513個之中,有約30多個正在受到監管機關的審查。報導指出,這些有問題的項目網站中,有超過250個已經不可用了。

ICO是由證券首次公開募股(IPO)一詞而來,即投資人利用加密貨幣來投資新創公司,大多為區塊鏈技術相關新創。IPO得到股權,而ICO的投資人將會得到代幣(token),代表擁有開發項目的使用權。由於高投資報酬率、不需證券監管機構審批,令許多投資人趨之若鶩。

ICO在2017年、2018年迎來狂潮,但隨著ICO市場的蓬勃發展,詐欺、募資失敗、憑空消失、因監管問題而取消等各種下場也隨之而來,監管機構也因此更加強了審查力道。有許多ICO項目都以失敗收場了,就連廣受全球使用者歡迎的通訊應用程式Telegram都在美國SEC的嚴格監管下放棄了原本的ICO計畫。

區塊鏈研究員與Blockspace Media創始人Clay Space曾在去年進行研究,讓人工智慧(AI)閱讀了100份ICO相關論文後,製作出由AI撰寫的白皮書,結果發現這份白皮書與目前市場上大多數ICO白皮書的結構幾乎完全相同,顯示出目前大多數新興的ICO的可預測性與缺乏獨創性。

加密貨幣新聞網站CCN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監管機構開始關注ICO問題,加密行業中的新創公司正轉向更傳統、監管下的私募和風險投資渠道募集資金。

另一種名為STO正在受到關注。去年10月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交易所傳出可能會推出「合法化的ICO平台」,該平台將為區塊鏈公司提供安全的token交易作為籌集資金的新方法,稱為STO(Security Token Offer),核心是要符合SEC的監管要求。

消息來源:CC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區塊鏈】好消息還是壞消息?美國證交會首次對ICO行為裁罰

【區塊鏈】聚焦加密市場!那斯達克擬推「合法化ICO平台」?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新聞照來源:翻拍自網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關鍵字:

ICO 加密貨幣 區塊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