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教育 照明商店 鬼妹

用38億年的研發成果減緩氣候變遷2019 全球仿生設計競賽台灣海選起跑

中央社/ 2018.12.06 10:45

用38億年的研發成果減緩氣候變遷2019 全球仿生設計競賽台灣海選起跑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1206 10:43:43)以藤壺為師,強化橋墩的裝置?從維管束植物與蒼蠅獲得靈感,為水域環境降溫?向水母學習、減少海洋微型塑膠的裝置?這些看似科幻的概念,是台灣青年從大自然獲得靈感,為減緩氣候變遷影響所提出的部份方案,他們皆是參與全球仿生設計競賽台灣海選的團隊。仿生科技以生物演化38億年的適存策略為師,生物與生態的基礎研究與科學知識,正是啟發人類設計與科技研發的靈感,2017年財富雜誌指出向自然學習為全球五大起飛科技之一,歐美高等教育掀起課程風潮、大型企業也投注資源進行相關領域研發。為了將系統性的仿生設計思考(Biomimicry Design thinking)推廣至台灣,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自2014年底成立後,已連續四年搭配國際賽、舉辦全球仿生設計競賽~台灣海選,至今連結來自全台50個大專院校科系與高中團隊、近300位參與者,在跨領域學科多元知識與技能的基礎要求下,參與團隊實屬不易。

由仿生總會(The Biomimicry Institute)舉辦,始於2008年美國大專聯盟院校間的仿生設計競賽、2011年拓展至全球大專院校、2013年加入企業合作挑戰題(如Levi Strauss & Co.)、直到2015年開放社會人士參賽,在全球方塊地毯公司Interface創辦人Ray C. Anderson為名之基金會支持下,不但共同推出新創團隊輔導計畫,還提供總決賽最高獎勵10萬元美金作為創業基金。該競賽隨著仿生學於歐美大學越趨普及,以及仿生科技逐漸為企業所認識而演化,至今參賽者已涵蓋全球六大洲、52個國家,主題涵蓋「能源效率」、「水資源運用與管理」、「對生命友善的交通運輸」、「食物供應體系」、以及近年專注的「氣候變遷」。

自2015年起,台灣團隊開始參與全球仿生設計競賽,並逐步於世界舞台獲得肯定。2016年東海大學建築系從蟑螂、白蟻窩、蠶繭和蜂巢發展出「仿生家庭廚餘處理系統」,獲得全球學生組亞軍;2017年台灣大學跨領域團隊為該年度唯一非美洲大陸入選總決賽的亞洲代表團隊,他們從樽海鞘、鯨鬚、非洲菫植物的茸毛、海參、魚類砂囊等生物過濾機制獲得啟發,設計出一款能整合於公車或公共運輸工具內,隨著移動收集廢氣、排出清淨空氣的仿生過濾裝置「ReFish」;而今年(2018) 東海大學建築系從白鱘、孔雀蟲、土撥鼠、撒哈拉銀蟻、樽海鞘上獲得靈感,針對減緩都會內PM 2.5衝擊而設計一款能架構於建築招牌內的仿生過濾裝置「MIST Generation & PACE」,讓台灣再度成為8 支進入總決賽的團隊之一。

2019全球仿生設計競賽,主題仍為「氣候變遷:適應、減緩與翻轉之方」。台灣海選在「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與「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的支持下起跑!今年度還加入特選子題,新北市永續漁業創新奬〜減緩漁港與鄰近水域的海洋廢棄物。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第24屆締約國大會(COP24)正於波蘭舉行,具體的行動方針與成果的檢視至為關鍵、具備永續性的解決方案更是推動的引擎。生物演化38億年可視為漫長的研發期,歡迎有志之士,大專院校以上學生、新創團隊、與社會人士運用大自然的研發成果,發展減緩氣候變遷衝擊的方案。台灣海選預計於2019年3月29日(五)截止收件。競賽辦法詳見: www.biomimicrytaiwan.org

訊息來源: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45951.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