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雷姆.庫哈斯《elements of architecture》從細節探索世界的變化

欣傳媒/ 2018.11.19 12:37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除了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建築師,曾當過記者與電影劇本撰稿人,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編輯。日前雷姆.庫哈斯來到台北信義誠品為他的新書《elements of architecture》「建築元素」舉辦簽書會,於簽書會現場庫哈斯向讀者介紹了新書的編輯理念、過程及書籍尺寸,也分別從元素、科技演進與建築的關係等方面來與讀者進行交流,並分享了幾則書中的故事,引導讀者去思考如何從建築元素等細節去探索觀察出世界的改變。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建築元素」概述

庫哈斯向大家介紹《elements of architecture》的裝幀與Irma boom於1995年時曾做過的另一本書有著一模一樣的尺寸,當時的書籍是為了荷蘭公司與中國做生意所製作出來的名冊,庫哈斯與Irma boom之間合作多年,舉凡在建築師事務所的手冊或提案內容的報告。現場庫哈斯也在投螢幕展示了兩人合作的作品,書籍紀錄了1935年至1965年,當中日本歷史的演變過程,尤其在建築對這個社會的影響,但這本書在誠品沒有上架,庫哈斯笑說可以考慮進口。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書中羅列出15項與建築相關的元素,呈現專業建築師在打造出空間時以及一般民眾在體驗空間時所會感知到的元素,希望將此作為一本百科全書讓所有人都可以去理解。在過去18世紀時,百科全書的編輯追求的是以客觀為尚,但在本書中有很多不同的內容來源,有時為客觀的事實,有時為敘事回顧、故事等等,希望從不同的資訊來源去共構出人類歷史上對於這15項元素的感受及建構過程。這本書的完成,不單單靠一己之力,而是由多位專業編輯一同合作,這些專業編輯在過去也都曾關心或寫作過與本書相關的議題,其中有曾研究過走廊歷史、天花板演進歷史等等的編輯者。「建築元素」也是庫哈斯於201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策展主題,當時在中央展館裡分隔了15個房間,分別介紹、探究書本中的每一項元素。

在庫哈斯現場展示的威尼斯雙年展中央展館入口照片,空間上半部1870年代所繪畫的美麗壁畫,而懸吊在下方的為我們現在常看到的天花板架構,中間夾著的區域呈現的是現代建築常見的管線系統,管線涉及科技及技術。這樣的組合過去可能很多建築師都不熟悉或沒有研究。本書要探討的是,雖然很多元素看似好像多年以來沒有太多的變化,例如天花板或地板,但其實都隨著科技不斷演變當中。而建築師這項艱難的任務,就是要在這些演進過程去融合各種不斷變遷的元素。

很多領域及產業都開始在全球各地有不同的發展,並不是一切都以歐洲為中心,所以庫哈斯希望去探究不同文化的元素,所以在書中第一次翻譯了11世紀時中國建築的工法與方式,同時把作品的內容轉化為模型。中國建築可能讓很多人認為規矩很多,嚴格而沒有創意,但這本書在回顧當時所做的制度及方法時,發覺都可以因應現在的問題,舉例在建造一個結構時,每個元素規定全國都必須做一樣的大小、尺寸、材質,價格相同,這種方式能夠避免貪污的情況發生。如果要節省成本的話,哪些元素可以省掉或加入,他們非常清楚地說明與要求,在我們面對全球化建築體系,越來越趨於一致的情況下,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很多古老智慧教導我們的事情。

元素與建築

庫哈斯在簽書會上介紹,本書總共150萬字,共2400頁,所以庫哈斯隨機的挑選了幾則故事與讀者分享,一位德國人在世界大戰時失去了一條腿,必須使用木造的義肢,也因為義肢的關係,讓他可以敏銳地測出樓梯使用的好壞,接著他開始實驗各種不一樣的樓梯,這也成為了他一生的研究。他從德國的一個城鎮開始到一個州,慢慢地到整個國家,去記錄了各種不同的樓梯與每個人在踏上樓梯後會有怎麼樣的習慣,以及這樣的動作會讓樓梯造成什麼樣的損傷或影響,他所研究的這些看起來都是冷知識,但是經過書籍製作的過程中,可以慢慢意識到,每一個元素對於人的生活的影響,他總共撰寫了50本有關樓梯的書。

本書裡包含了「斜坡」元素,一般人認知的斜坡就是一個走道,可以緩慢的上升到另一個高度。有法國與美國的兩位建築師,兩人剛好在同年出生也剛好在同年去世,所以身處的年代完全一樣,美國的建築師因為經過世界大戰,自己與身邊的許多朋友都受到戰火的影響,身上有了殘缺,因此他致力於打造無障礙坡道,也積極透過不同的方式努力推廣,讓世界各地的每一棟建築都具有這樣的無障礙設施。以前有些坡道設計的斜度為10度,但發現有些輪椅朋友沒辦法使用,所以將斜度下降到合適的6度左右,後來這也成為了世界坡道設計的標準,他所產生的影響力遠超過現在任何一位建築師。

而法國的建築師觀點完全不同,雖然時代背景相同,他也經歷過世界大戰,但身上沒有受傷,當時法國在世界大戰之後歷經了30年經濟的榮景,各界都發展得非常的快速,他認為每個人都在平地上行走太無趣了,如果希望有豐富精彩又刺激的人生,就該走在更陡的斜坡上,甚至認為50度的斜坡也可以,他主張斜坡都應該至少要有16度以上。美國及法國的兩位建築師的觀點大不相同,也反映了他們的個性,一方追求冒險刺激,另一方盡可能地去避免各種的危險,這兩者都是在建築界裡重要的元素,能幫助我們進行多方位的思考。

科技演進與建築元素的關係

庫哈斯覺得很幸運可以在這個時間點來研究這些元素,因為現在數位科技開始入侵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建築的各個元素也都會受到科技的影響,例如在地面上鋪了感測器後,可以偵測這個人到底是雙腳站著或跌倒躺了下來,這種設計或許對於長者非常的重要,但是對於一般人而言,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監控,紀錄的資訊也都會經過上傳到其他的地方分析,甚至賣給商業公司,庫哈斯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又如在過去屬於私密空間的廁所,現在日本的廁所,在如廁時就能夠幫你分析當下的健康情況,然後輸出一份簡單的報告,如今在最私密的地方也無法脫開與科技的關係。很多的建築改變,其實也都不是因為結構或美學的因素,而是這些科技的變化。很多人認為「矽谷」代表了科技發展的進步,Facebook曾提到”你給予這個世界越多,這個世界就能回饋你越多” ,但也有人提出了質疑,而庫哈斯覺得這是舉世最大的謊言,因為現在我們所給予的一切,最後都會變成商品販買。建築最初「家」的功能,是要保護當中的每一位居住者,但是在新科技的出現後,家可以變為最容易出賣我們的單位。我很高興現在能分析與關心,到底這些建築元素在科技的變化與衝擊之前,會有什麼不同的意涵存在。

有時從建築整體反而沒辦法看見這麼多的議題,或發現值得探索的事情,見微知著,從細節反而更能夠挖掘蛛絲馬跡,去看見整個世界的變化與意識形態。於簽書會的最後,雷姆.庫哈斯表示其實每一本書能夠提供的內容資訊都會受到書本尺寸所影響,當時於2014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所選用的尺寸比較小,經過這次的增修與編訂後,推出的新版本,尺寸較大能容納更多的資訊於其中,同時也在思考如果書本尺寸推出XL版本的話,會擁有更有趣的呈現方式,taschen出版社也擅長於精裝與特定的書,如果各位有興趣並有一定的數量的話,生產及製作XL版本的書籍將可能被實現。

【延伸書訊】
>OMA官網 
http://oma.eu/publications/elements-of-architecture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F014176399
>誠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2167382622675


【延伸閱讀】
>「ADA新銳建築獎」雷姆.庫哈斯與龔書章、曾成德、王俊雄對談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7741-ADA
>[大師演講系列] 與大師對談 Rem Koolhaas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054-RemKoolhaas
=======================
撰  文:王彤
校  對:林家如
圖片提供:OMA、林家如
攝  影:牧童攝影(羅慕昕)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建築書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61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