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法制面看氣候變遷與能源安全 國際學者聚臺北大學

中央社/ 2018.11.05 15:32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1105 15:31:37)氣候變遷帶來環境、能源等重大議題,全世界各國依據不同地理環境和政經背景,分別發展出不同的應對法制。回應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的挑戰,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院6-7日將邀集歐美日韓等多國學者齊聚分享經驗,除了學術交流,也安排拜訪國內各相關主管單位、學校,以提升我國研究實力並深化國際連結。

臺北大學舉辦「飛鳶法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年進入第六屆,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趨勢,以「氣候變遷、環境保護與能源安全─全球的挑戰及東亞的法制回應」為題,觀摩各國因應氣候變遷的法律和政策經驗,以歐美大陸國家為典範,並借鏡東亞地區經濟發展成熟國家的措施,加速落實我國能源轉型目標。

臺北大學法律學院表示,本次邀請國家學者中,德國長期配合歐盟政策,成功推廣再生能源利用;美國積極投入能源領域研發,並與私部門建立夥伴關係,建立穩健能源系統;英國則透過《氣候變遷法》(Climate Change Act)帶動政府處理碳排放問題,搭配再生能源基礎建設投資,獲得可觀成果。而在東亞地區,日本採行「躉購制度」(FIT)、韓國訂定《國家能源基本計畫》和相關法案,都有助我國學習。

對此,本次會議邀請美國國家文理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Daniel A. Farber教授演講「國家及國家層級之下的氣候變遷因應行動」、德國呂納保大學法學院Thomas Schomerus教授介紹德國達成「非碳能源」願景之道,目前在英國劍橋大學環境能源與天然資源管理中心擔任博士研究員的楊宗翰則將從國際經驗提供臺灣與兩岸協力合作建議。

此外,來自立陶宛國立維爾紐斯大學Karolis Gudas助理教授也將在會議中發表論文,報告歐盟政策下的循環經濟。法律學院表示,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無論電力市場、國土幅員都與我國類似,所經歷的能源發展軌跡對我國或許更具參考價值。

眾多國際學者難得來臺,學術研討會外,臺北大學還協助聯繫拜會包括經濟部能源局、立法院法制局、行政院節能減碳辦公室、原子能委員會等主管單位,增進我國環境、能源立法與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關係,強化未來跨國合作能量。

臺北大學長期深耕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議題,除了已經成立校級全球變遷與永續科學研究中心,包括公共事務學院、商學院都成立相關議題研究中心,法律學院也即將成立「能源、環境與人類社會研究中心」,積極結合國際間各國際法、能源法等研究團體,促進學術合作對話,共同盡力推動永續環境發展。

訊息來源:國立臺北大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