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易喘、胸悶痛… 生活中不可忽略的「心」危機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18.10.17 11:05

▲醫療進步,平均壽命大幅延長,面臨心臟再次手術的老人家也增加。(示意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出現易喘、胸悶、胸痛的情形,千萬要留「心」警訊。70歲的黃伯伯,前陣子開始出現胸悶、易喘等情形,原以為是上了年紀,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情況日益加重,甚至每走幾步路就要休息好一陣子,就醫評估發現瓣膜退化嚴重,必須開心手術。醫師提醒,喘、胸悶胸痛正是主動脈瓣發生異常時的常見症狀。

原來黃伯伯在50多歲時就曾因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接受主動脈瓣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如今二度開心手術也成功,順利出院,目前定期回診,讓他體認到只要配合醫師,心臟再手術也不可怕。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徐展陽表示,曾接受心臟手術的病患,因外科技術進步,平均壽命大幅延長,導致現今面臨心臟再次手術的需求增加;正常的主動脈瓣有3片瓣尖,會在心臟收縮時開啟,讓血液通過,在心臟放鬆時閉合,避免血液回流,但當瓣膜退化而導致肥厚、鈣化,進而影響血液流動,就是「主動脈瓣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是最常見的瓣膜異常之一,根據統計,在65歲以上族群發生率約有2到9%,原因除了先天性「二瓣畸形」引發的早期狹窄以外,最常見的是瓣膜退化引起的鈣化為多。

徐展陽提醒,若不治療,心臟必須更用力收縮,才能將相同流量的血液輸送至全身,長久下來,嚴重可致心臟衰竭,而易喘、胸悶、胸痛等情形是主動脈瓣發生異常時的常見警訊。

徐展陽說,目前常見的置換瓣膜術式有「開心」手術、「微創」手術以及「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3種,患者須經醫師評估身體情形、討論利弊分析後,才會決定瓣膜種類以及手術,但打破過去「心臟再手術非常危險」的印象,現在醫療進步,只要做好縝密評估,患者就能安全地再次接受手術。

徐展陽強調,手術後心血管的保養,可延長生物瓣膜的使用壽命,民眾只要做到三高控制、遵從服藥以及生活作息調整,戒除不良習慣,就能一路保持健康的心臟。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