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于郁金/郭騏樂/臺南報導】藝術畫作的實體畫面,結合上雲端設計的虛擬場景,AR科術打造了藝術作品的新亮點!佛光緣美術館臺南館首度引進AR新科技的數位畫展,策展藝術家陳怡月帶領中山大學專任教授王以亮、長榮大學專任教授林慶祥、潘瑞琮、李彩華、高雄女中中文老師周蓮、古韻箏樂團團長陳秀玉等聯合展出,以「AR擴增藝術-互動藝術 」為題,於9月29日舉辦開幕儀式,活動中親臨現場貴賓雲集,中山大學前副校長林財源博士、長榮大學美術學系主任朱紋皆、臺南美術協會榮譽理事長陳泰元、一府畫會前理事長黃薇甄、悠遊畫會前理事長王俊夫、鳳凰畫會蔡雪貞理事長、臺南青溪藝術協會理事長蔡定憲等貴賓出席;開幕茶席由潘杰老師帶來古箏表演,曲目為春到湘江,蘇孟賢督導搭配古箏演奏唱《路要自己走》,為畫展開幕帶來動人歌聲。 佛光緣美術館臺南館負責法師知天法師表示,佛陀度化眾生,善用方便妙法,展現不同的神通,示現百種接引信眾的技法與幻術,許多經文裡提及佛陀以神通教化眾生,神通的運用必須輔以智慧為後盾;佛陀運用神通引渡眾生,觀察到眾生的宿世善根業已成熟,展現神通,方能收教化之功就如新科技AR擴增實境技術,藝術作品與科技結合,展示出讓民眾有創新的視覺體驗。 知天法師讚許策展人陳怡月,不斷突破現狀,以純藝術結合AR科技新創,畫作融合不一樣的感觀視覺,走出自己的路,是藝術AR的領航者,在成長、進步中,尋找自我突破的機會,為臺南館帶來首創的AR擴增藝術,拓展了另類的藝術視野。 策展人陳怡月説明,感謝受邀藝術家,半年來辛勞,全力配合執行AR拍攝録製作業,過程中多次溝通,AR擴增實境為心靈和創作串連,加強了導覽功能,讓觀眾更能貼近藝術家的原創精神與創作理念。 共同合作單位有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資訊管理科產學合作的師生團隊和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資管所研究生們,爲了巡迴展出,不分晝夜努力付出,AR技術團隊為互動藝術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山大學專任教授王以亮表示,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迅速,實境應用無庸置疑,變成最炙手可熱的技術,除了VR虛擬實境,還有AR擴增實境以及MR混合實境,相較需要戴著眼罩進入虛擬世界的VR和技術應用領域並未成熟的MR,AR的應用更為廣泛且生活化。 AR擴增實境是虛擬實境的延伸運用,結合真實、創意與媒體的新科技,不同於虛擬實境需要,建構虛擬環境,擴增實境是以現實環境為基礎,疊合虛擬物件於實景中,構成所需要的內容進行即時互動;虛擬現實與實體藝術品的結合,產生的影音效果,AR擴增是將科技融入藝術生活最好的成果展現。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資訊管理科講師尤柄文表示,帶領研發團隊,共同克服AR結合上的技術瓶頸,例如與藝術家溝通作品的呈現方式,數位音樂音軌調整,拍攝、燈光、美容化妝等等專業技術,顛覆以往醫療護理的拍攝過程,再再顯示與藝術的結合,更能提升心靈之美,在教育領域中,給予學生更多資訊科技研發的機會。 AR影音背後的神通手,有尤琳儀、賴彥廷、陳阡程是實際參與AR擴增實境的資訊研究生。尤琳儀同學表示,此次的AR專題,是課本中無法學習到的意外收穫,尋找解決的方案,突破盲點,是畢業成果亮眼的成績。 賴彦廷同學說明,最滿意的作品,是藝術家陳秀玉「清風掠地不勝寒」,古箏琴聲結合竹影搖曳,光、影、音,3D多重搭配融合藝術之美,體悟科技與藝術結合,是可以淨化心靈的慰藉。 觀賞者只需透過AR擴增實境與科技產品的結合,就能得到全新的資訊接收體驗;AR應用已逐漸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許多隨處可見的廣告,甚至是數位學習教材,進而應用於畫展,觀賞者透過手機螢幕,來呈現AR效果,都可以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體驗;觀展者不只是被動的行為,AR是互動藝術體驗,讓觀賞者對畫家想傳達的意境,更融入實境而產生趣味性。 佛光山南台別院表示,AR擴增藝境─互動藝術聯展,展期自9月21日至11月4日,地點在佛光山南台別院5樓佛光緣美術館臺南館,展覽作品中,應用APP下載3D互動體驗,目的在於使用擴增實境技術,啟動畫作3D圖像、聲音或影像,提高觀賞者運用APP,來了解藝術家創作理念,歡迎民眾踴躍蒞臨臺南館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