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你做的健檢項目足夠嗎? 專家要你千萬別漏這一項

匯流新聞網/陳 鈞凱 2018.09.24 10:00

▲專家認為心理健康評估納入健檢,有助發現心理困擾者。(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你做的健檢項目足夠嗎?現代人重視健康,普遍都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但大部份的健檢都只針對身體症狀進行檢測,如血壓、血糖、脈搏、抽血、照X光等,董氏基金會就引用國外研究建議,健檢項目中若能加上心理健康評估,才能及時發現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

這一項2018年3月發表的丹麥世代研究,共針對30至49歲的4千8百多人進行,結果顯示,許多人在遭受心理困擾時並未獲得幫助,而透過心理健康檢查能篩檢出需要協助但未能獲得協助的人,像受試者中就有9%在心理上較容易受到傷害,其中有心理困擾的人超過一半並未尋求醫生或心理師的協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研究結果提供了非常具體的建議,若未來健康檢查加入心理健康項目,讓心理健檢如同身體檢查般普及,不但可達到去汙名化效果,讓本來有心理健康需求的人能夠直接尋求身心科醫師的協助,也能夠避免民眾「逛醫院」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且研究顯示,精神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大部分為受教育時間短、收入低或是獨居者。葉雅馨說,不僅是精神健康如此,很多與健康議題相關的國內外研究都有類似的關聯。

專家認為,教育程度會影響對疾病的理解程度,教育程度低者能夠接觸及蒐集到的疾病訊息相對較少;低收入者忙於滿足生理需求,較難顧及到心理層面;獨居者或是很宅的人,健康狀況較難被旁人發現,容易耽擱黃金診治時間,更特別需要主動去關心。

葉雅馨呼籲,心理健康檢查可以從企業開始做起,許多企業已提供員工完善的身體照顧,但除了身體的部分之外,心理也該直接的加入,因為唯有身心健康才是真的健康。

前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顧問醫師陳正宗舉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的健檢為例子,其中心理健康篩檢部分,僅有2項題目,分別是「有沒有失眠」及「心情好不好」,且大都在診所進行,只要有勾選任一題就會建議他們進一步追蹤檢查,但其實不太足夠,因許多研究證實,民眾有憂鬱症狀不一定會說出來、不易被察覺。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