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驚見照片裡的自己臉歪嘴斜,是中風嗎?專家來解答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寶瓶文化 2018.09.21 15:00

顏面神經麻痺時,仍會感覺到冷、熱和疼痛

病變的位置不同,後續的檢查、診斷、治療與預後也就有所不同。

圖片僅為示意,非事件當事人。

圖片僅為示意,非事件當事人。

嘴歪、眼斜,先看神經內科

七十歲的王女士和朋友聚餐時,拿出手機拍照合影。回到家後,她想把手機裡的相片傳給女兒分享,一看相片,卻發現微笑的自己怎麼嘴巴歪歪的,而且左右眉毛的位置上下不一。她趕緊照鏡子,動動嘴,嘴角果然歪向左邊,眼睛往上看時只有左邊眉毛上揚,並且右側額頭不見抬頭紋。雖然手腳都靈活,但她很擔心自己是不是中風、得了腦瘤或其他怪病,甚至還懷疑是否與當晚的餐點有關。

為此,她一夜難眠,隔天早上立刻掛神經內科門診。醫師診斷是輕度的右側「周邊顏面神經麻痺」,幸好,既不是中風,也不是腦瘤。由於王女士沒有糖尿病,右耳也沒出現帶狀檓疹的水泡或疼痛感,因此,判斷她的周邊顏面神經麻痺是屬於原因不明的「貝爾氏麻痺」(Bell palsy)。

醫師為王女士開立了一星期的口服類固醇,並示範給她看如何做臉部運動,如:噘嘴、鼓起臉頰、吹口哨和臉部按摩等。而因為顏面神經麻痺使她右眼的眨眼次數明顯減少,醫師也開給她眼藥水,以滋潤眼睛,預防眼角膜受傷。

好嚇人!是腦中風嗎?

我們的臉部表情能傳達許多訊息,揚眉齜牙、瞇眼撇嘴、皺眉噘唇,都會不經意地透露出心中的喜怒哀樂,而牽動臉部肌肉、創造豐富表情的,就是顏面神經。

人類的腦神經是左右對稱的,共有十二對,除了第一對「嗅覺神經」和第二對「視神經」外,其他的腦神經由位於大腦半球下方的腦幹出來後,分布到頭、臉、喉頭和頸部的器官。

其中,第七對腦神經管的是臉部的肌肉動作,所以又稱為「顏面神經」。但是臉部的疼痛和冷、熱等感覺,是由第五對腦神經(又稱為「三叉神經」)所管轄,因此,當一個人的顏面神經麻痺時,臉部的皮膚感覺卻仍然是正常的。

顏面神經源自於腦幹的神經細胞,屬於「周邊神經」,像王女士的情況就是周邊顏面神經麻痺。不過,腦幹的神經細胞還受到對側大腦的控制,從大腦到腦幹這一段通路,就是許多人都聽過的「中樞神經」。

就像王女士最初很擔心自己是罹患腦中風或腦瘤,當我們因臉部肌肉麻痺或沒力而上醫院時,在臨床上,醫師首先要區別是中樞神經病變(如腦中風、腦瘤等),或是周邊神經病變(如貝爾氏麻痺),因為病變的位置不同,後續的檢查、診斷、治療與預後也就有所不同。

但幸好,這兩種疾病有個明顯的區別可作為鑑別診斷的好線索:由於額頭肌是受兩邊中樞神經的支配,所以患者若是腦中風等中樞神經病變時,仍有抬頭紋;而周邊顏面神經病變時,同側的抬頭紋會消失或明顯減少。

最常見的「貝爾氏麻痺」症狀

顏面神經由腦幹出來後,有一段漫長曲折的路要走,需經過顱內顳骨及膝狀神經節。顏面神經除了有支配臉部肌肉的主要運動神經外,還有兩個分枝:一枝到舌頭的前三分之二,司管味覺;另一枝到耳殼的前端部分,負責此處的感覺。

在這段行經的過程中,顏面神經若受到傷害,就會造成顏面神經麻痺,而外傷、感染或腫瘤等都可能導致,例如:當帶狀檓疹病毒侵犯到顏面神經的膝狀神經節時,不僅會造成顏面麻痺,同時在耳殼的前端部位會出紅疹及水泡,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見效。

造成顏面神經麻痺最常見的疾病,便是王女士患的貝爾氏麻痺,約占百分之七十的比例。貝爾氏麻痺通常是在單側出現一般人熟悉的「嘴歪、眼斜」症狀,剛開始時的症狀輕微,但通常會在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內發展到最嚴重的狀況。

這種病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每年的發病率大約是每十萬人中有三十人,所以不算少見,不過,真正的發病原因仍不明。和一般人比起來,孕婦、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者、免疫力降低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罹患這種病的機率稍高。

在貝爾氏麻痺的患者中,大約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在三個星期內會有明顯的進步,過了四個月左右則會完全恢復,醫師開給王女士的口服類固醇可以加速復原情形。這種病情的用藥與帶狀檓疹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痺不同,貝爾氏麻痺一般不建議服用抗病毒藥物。

另外要注意,如果因麻痺而造成眼睛無法閉攏,就需要戴眼罩,並點眼藥水,以防止眼角膜受傷。

王女士遵從醫囑,每天努力做臉部復健動作,兩個星期後就有了明顯的進步,照這樣看來,相信她會完全康復。

平常可以自在活動臉部時,完全不會意識到皺眉、眨眼等簡單的動作,背後的過程有多麼不簡單,透過神經系統精密又細緻地運作,才能維持我們的正常面貌。

本文出自寶瓶文化《把時間留給自己:失智症權威醫師的自在熟齡指南》一書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6669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