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臺灣沿近海漁業永續利用與展望研討會在海大舉行

中央社/ 2018.09.20 15:06

臺灣沿近海漁業永續利用與展望研討會在海大舉行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920 15:05:58)由台灣水產協會主辦,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區漁會協辦的「臺灣沿近海漁業永續利用與展望研討會」20日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行政大樓第二演講廳舉行,由產官學界專家學者代表針對臺灣沿近海漁業現況進行研討,並對漁業資源永續利用提出建言。

 

海洋大學表示,雖然漁業資源是可再生性的資源,但是一旦超限利用,將會影響到隔年的加入量,甚至危及整個生態系的平衡。因此,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系的平衡,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標。任何漁業資源過度地開發及利用將導致漁業資源枯竭的問題,唯有落實管理政策,在各漁政單位、漁業團體及漁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漁業資源生生不息,達到漁業資源永續經營利用的目標。

 

本次研討會針對「鯖鰺漁業之現況與展望」、「鎖管棒受網漁業之現況與展望」、「底拖漁業之現況與展望」及「臺灣沿近海漁業之趨勢與管理」等四大議題進行研討,由相關學者提出漁業資源現況研究報告,並與各地區漁會進行意見交流,最後由台灣水產協會理事長前漁業署署長陳添壽主持綜合座談,對臺灣沿近海漁業永續經營與管理提出建言。

 

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呂學榮表示,臺灣東北部海域是鯖鰺的產卵場、育成場及索餌場,終年可捕獲不同成長階段的鯖鰺漁獲,孕育了規模可觀的鯖鰺產業,未來要如何維繫此產業的永續發展,需要各界凝聚共識,適切的漁業資源管理制度,才有可能達成。

 

針對鯖鰺漁業永續發展,陳添壽理事長建議持續召開「鯖鰺漁業諮詢小組」會議,針對相關管理措施進行滾動式檢討,同時對周邊利用鯖鰺漁業資源的國家進行交流與協商,建立總量管制機制,以永續利用鯖鰺漁業資源。

 

海大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廖正信表示,臺灣鎖管棒受漁業面臨了漁獲量衰退、兩岸漁業作業水域重疊、油價高漲、漁業管理人員及經費不足的問題。臺灣沿近海漁業鎖管之生產量從1997年的28,402公噸大幅下降到2016年的3,355公噸,減少了近9成,面對鎖管漁業資源枯竭的困境,建議未來應強化漁業活動之監控、擬定禁漁規範、研發並推廣節能LED集魚燈、建立兩岸漁業資源養護管理合作機制。

 

水產試驗所研究員葉信明指出,水試所自92年起執行「台灣周邊海域漁場環境監測」計畫,針對近海海域進行長期、系統性及大尺度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年魚類豐度及棲息水深的改變分別造成魚種及漁場位置的改變,導致漁民依經驗慣例的漁撈作業可能捕不到目標魚種。

 

漁業署漁政組副組長沈大焜強調,在尋求漁業經濟發展的同時,讓海洋休養生息是最有效的作法,任何漁業資源過度地開發及利用將導致其族群生存危機,只有持續的資源調查評估與滾動式檢討管理方式,才能確保漁業資源的永續利用。

訊息來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41126.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