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老人腦功能衰退?錯!可塑性仍佳

優活健康資訊網/優活健康網編輯部 2018.09.16 13:35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神經生物學家以健康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是這幾年才開始的事。以往,研究者經常是把注意力放在和老化有關的病變: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等。這些都非常重要,也很吸引人(還能提高科學研究計畫獲得資助的機會);可是研究健康老年人的腦子究竟如何運作,也同樣有趣。

老年學習

人們在這當中發現了許多令人驚訝的事。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假設老年人的腦已經不可逆轉地衰退,因此幾乎沒有辦法學習新事物,這是謬論。當然,一個八十歲的老年人不會只因為玩了一些記憶遊戲,就立刻返老還童。但實際上,腦有驚人的適應能力,甚至連雜耍這類的複雜運動動作,也都還能學。三個月的練習,就足以讓一個五十歲的人熟練地在空中拋耍三顆球。二十歲的人可能學得快些,但結果是一樣的。

此外,有趣的是,經過這樣的練習,年長受試者的腦子也會產生結構性的變化。海馬迴(記憶大師)和視覺中樞的大腦皮質質量會增加,獎勵中樞(你還記得「伏隔核」吧)也會變大。因此年長者的腦子絕對不是等著被拆除的破舊建築。它可以像學生的腦子一樣成長──也許成長得沒那麼迅速,但是同樣充滿樂趣。

老年人的腦部結構仍然保有很強的可塑性,這點也可從一個大量使用語言的人身上看到,而且如果會說的語言不只一種,似乎愈好。例如,一個七十歲會說兩種語言的人,前、後腦之間和左、右腦之間的連結都比只說一種語言的人好。前者神經纖維較粗,不同的腦區可能因而合作起來更有效率。縱使這類研究結果要轉化為現實應用很困難,但這還是值得一提:一個會雙語的腦袋即使到了老年,還是保持較佳的功能,在注意力和反應力測驗的表現,都比只說一種語言的人出色。

小孩和成人

所以說,絕對不要低估一個成熟神經網絡的能力。它也許會隨著年紀而變老,但是資訊處理速度變慢的問題,通常可以利用特別擴大的網絡連結來補救。可塑性甚至保持到高齡,一直到生命盡頭都還能適應每個新刺激。

現在我們知道,小時候沒學會的,長大了還是可以學。也許需要的時間會長一點,但原則上,年紀大了才學一種新語言或樂器,卻學得跟年輕時一樣好並非天方夜談。當然我還是必須坦白說,如果你六十歲才學拉小提琴,要成為技藝高超的名家是不可能的。至於學會一種或多種母語,人一輩子也只有一次機會。但無論如何,學習新技能是很有趣的事。這裡還是一樣的原則:腦部的活化模式範圍愈大,學習的效果愈能持久。你可以多玩玩動腦的遊戲。

還有一點也很清楚,儘管成人原則上可以學習新資訊,但學習方式就是和小孩的不同。剛出生的那幾年,腦特別好奇,處理新資訊完全沒有條件限制。新單字?新動作?很簡單,就是試試看,沒什麼好丟臉的。

隨著年紀漸長,腦也會跟著變老,新資訊(新的活化模式)會對既有的神經網絡結構構成挑戰,因為每個外來的新資訊都必須整合到既有的神經網絡結構中,所以腦子第一步會先檢查這則資訊是否有意義。因此,年長者看待問題的角度和年輕人不一樣,也許不再那麼天真沒有成見。然而,年長者利用自己多年來訓練有素的神經網絡,根據經驗和所知,將資訊快速整理分類,並且連結廣大的腦子各區,然後更適切地判斷哪些值得學習、哪些不值得。

不要猶豫嘗試新的東西,不管你的年紀多大,腦是有可塑性的,而且充滿動力,永遠都在適應外界環境。老年人腦部萎縮不是藉口,雖然這聽起來很嚴重,但事實上沒那麼糟,只要是健康的老化過程,沒有失智症或其他類似疾病,腦子會用有效且不斷改良的神經網絡來抗衡。

這是我親身的體驗,因為我爸現在玩手機已經很厲害了──他不只會一直拍美食和雲朵變化,也能把照片上傳到臉書。但是身為一個研究神經生物學的專家,我當然知道,他的人生經驗(呈現在他的神經網絡結構中)很快就會制止他這個新學會、可是很煩人的壞習慣……吧。希望如此!

(本文摘自/打破大腦偽科學:右腦不會比左腦更有創意,男生的方向感也不會比女生好/如果出版社)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