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社區工藝魔幻進化登場 「在地工藝進化論展」中部開展

中央社/ 2018.09.13 13:55

社區工藝魔幻進化登場 「在地工藝進化論展」中部開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913 13:55:18)集結32個台灣工藝社區的成果,「在地工藝進化論展」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設計館進化登場,從魔術師手中變出台灣社區特色的工藝產品,驚艷在場貴賓。開幕當日邀請到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長立,還有本次參與展覽的社區一同到場觀展進行交流。今年展出主題主要以進化論呈現社區工藝的發展軌跡,展場設計運用實驗室的風格將工藝的原料及廢料具體呈現,對應出社區工藝產製過程零污染、零廢棄、零事故的循環經濟理念。

社區的工藝品取自於在地天然的素材,在製造的過程中能夠讓原料獲得充分使用,減少資源的耗損,並且將低環境的污染與傷害,造就出每一件獨一無二的工藝作品。來自臺中大里竹仔坑社區的植物染作品,運用多種不同植物原料製成染劑,呈現出五顏六色的繽紛作品,常見的像是大菁葉的藍染,綠色取自於七里香,紅紫色則是從樹枝上的紫膠蟲萃取而來,最特別的是還能運用福木與蘇木的染液調合出橘色,運用在絲巾或是包件上都相當出色。

南投集集的添興窯運用陶土創作出各式陶藝作品,超過一甲子的老窯仍在持續創新,結合綠色隧道沿線的樟樹發展出樟香系列作品,讓陶作的紋路與在地的故事融為一體。在地工藝的進化論除了展示社區工藝技術的精進,更結合了當代備受關注的循環經濟議題,強調社區工藝的環保理念,讓不起眼的原料或廢料,也能透過工藝師的巧手變成充滿價值的瑰寶。

展場中還有設計師實驗區,邀請陶藝創作者劉于祺,運用社區的原料與廢料進行陶藝品創作,其中有以編織的原料如稻草、藺草等植物燒成灰燼,揉合在陶土裡改變土質並進行素燒,呈現不同植物與陶土結合的成色。另外還有玉米葉面的壓紋,拓印在陶器上,或是將竹編與器皿進行結合,呈現不同於社區的工藝創作方式,藉此與社區進行工藝創作上的交流。

本次參展的社區呈現出多元的媒材工藝,在南投工藝中心的工藝設計館展場中分別有陶磚、植物染及編織的工藝作品,以大地為題材,強調媒材的在地性與天然性,其中以實驗室中常見的燒杯盛裝各式的原料與廢料,讓觀展民眾體會社區工藝的成果並非一蹴可幾,歷經過時間與反覆試驗而有了嶄新的成果,在這次的展覽中實屬得來不易。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所合辦的「在地工藝進化論展」於8日開展,本次展覽精選台灣各地32個工藝社區,分別將於9月27日至11月18日於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三樓、以及10月20日至11月25日於高雄駁二大義倉庫C8-18巡迴登場,三地展場出展的社區及展品皆不相同,歡迎大家踴躍參觀。欲知更多展覽詳細資訊,請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官網查詢。(廣告)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在地工藝進化論展」

展覽期間:107年9月8日至12月9日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設計館1樓及地下1樓(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2號)

開館時間:週二~週日09:00-17:00 (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40697.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