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海大設立產學營運總中心推動國際產學聯盟

中央社/ 2018.09.10 15:21

海大設立產學營運總中心推動國際產學聯盟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910 15:20:33)為有效管理、運用與推廣教師之研發成果,國立臺灣海洋大學8月設立一級單位「產學營運總中心」,鼓勵師生創新研究及推動技術移轉予產業,培育企業及鼓勵企業技術創新,以促進產業升級與發展。近期獲得科技部國際產學聯盟計畫補助,建立「水產水族新南向國際產學聯盟」。

 

海洋大學表示,科技部為加速學術研究及國內產業發展與國際接軌,鼓勵大專校院成立國際產學聯盟,提升研發價值,強化前瞻創新競爭力,建構以大學為核心的國際產學聯盟,聚焦前瞻領域,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與國際市場連結,為產業提供人才與科研服務。

 

海洋大學擁有許多包括選育種、繁殖、飼料、疫苗、水質自動檢測及食品安全等關鍵技術,在科技部「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價創計畫海洋大學獲得全國唯一兩件水產相關計畫,包括「開發一條龍應用之新型態水產添加劑」及「精炭粒(SC-Dot)新型態安全高效除菌劑」,對於推動國際產學合作提供最好的基礎,獲得科技部補助設立「水產水族新南向國際產學聯盟」,聚焦研發領域與國際競爭優勢,串聯水產養殖上下游業者、開發最後一哩路進入產業的門檻,整合前瞻養殖技術、食品加工、食品安全、水產品檢驗及認證、營養及免疫強化飼料、行銷物流等,攜手打造一條龍的產業價值鏈,並前進東南亞。

 

海大產學營運總中心主任水產養殖學系教授呂明偉指出,水產品是世界各地民眾重要的糧食和生計來源,根據2014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統計資料,世界水產養殖產值已達到1,600億美元,臺灣居世界第16位。東南亞國家水產養殖總產量雖大但缺乏高經濟價值養殖物種,且尚有許多養殖場所尚未妥適開發建立。未來透過國際產學聯盟企業投資或與當地企業合資共同開發養殖環境,投入海大之研究技術,與當地學研單位共同成立研究中心並成立國際新創事業體,將臺灣繁殖之高經濟價值健康種苗、免疫營養添加劑等技術層面較高之產品銷往東南亞,而當地之產出的水產成品、半成品可回銷臺灣或在再次精緻加工提高經濟效益,達到雙邊互惠。

訊息來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240521.aspx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