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雁 邱瑞清 台北】
台灣第一部詔安客語大戲《西螺廖五房》,即將在9月14日上演,這齣戲改編自1860年代,西螺平原詔安客家移民,廖鍾李三姓械鬥的史實,除了全劇有3分之2,使用詔安腔客語,也融合西螺的武術傳統,以及客語和河洛小調,用戲曲展現在地特色文化。
演員一邊表演高難度武術動作,一邊用詔安腔客語唱歌,演出西螺平原一帶,詔安客家移民的故事,這齣《西螺廖五房》大戲,是台灣第一部使用詔安客語的戲曲,取材自1860年代西螺地區發生的「白馬事件」。
編劇 劉南芳:「因為我們年輕人,怎麼看我們的先人,我們怎麼看我們的傳統,我們會覺得,過去這樣很多的打鬥是很荒謬的,但是我們現在如何來和好,如何在這個時代當中,我們也可以記取過去的教訓。」
白馬事件發生在雲林西螺、崙背一帶,當年廖姓、李姓和鍾姓家族,因為一匹白馬踩壞田地,最後引發械鬥事件,而2018年的新編劇本,除了揉合客家和河洛小調,也汲取西螺的武術傳統,在戲曲中展現在地文化。
導演及主演 黃駿雄:「這次對我來講,最大的困難度其實是一種責任,我們如何讓大家知道說,這次詔安客家話裡面,這齣戲劇,是不是可以讓大家看到,其實西螺是一個非常優渥的地方,或是很有特色的地方。」
客委會主委 李永得:「用詔安客家話來表演,我相信這對我們詔安客的推廣很有幫助,最重要的是這個故事很精彩,這顯示客家的先民,以前來到台灣開墾發生的事情。」
《西螺廖五房》全劇有3分之2使用詔安腔客語,民眾在欣賞戲劇的同時,能透過中文台詞翻譯,看懂劇情內容,並更了解詔安客家移民歷史,也希望經由戲曲,將客語少數腔調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