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杜忠聰/臺南報導】東區富強婆媽手語班從民國97年李寶釵里長邀請蔡淑妃老師指導社區長青班,迄今已滿10年,淑妃老師創立”台南兔子家族” 熱忱的夥伴們經常義賣及公益演出,引領著平均年紀已65歲的婆媽們,足跡遍及大台南各區養護機構,揀選表演戲曲、歌舞,陪伴長期居住在老人院的住民,婆媽的造訪總讓沉靜的老人院裡滿是早年熟悉的記憶,經常前往的幾家養護機構的爺奶們更與婆媽成為老朋友,熱絡的牽著手歡迎她們的到來。 當我們更老了,期待完善的養護機構裡,能有到院表演的團體提供娛樂節目,陪伴長住養老,所以要把握體力尚可的時間,傳承給年輕ㄧ輩關懷老化的社會。 10年期間陸續有幾位年邁學員,因體力無法持續演出,堅守崗位的婆媽們仍自主練習,淑美負責複習歌曲,瑜美肩負排練及對外聯絡,謹記著老師的叮嚀,表演者最基本就是要尊重台下的每ㄧ位觀眾,每間機構肯定都有宗教或愛心團體安排前往帶活動,所以咱們更要用心妝扮,用老人們慣用的語言,表演熟悉的老歌刺激聽覺敲動回憶…經常在每一段演出或曲目結束後,住院的爺奶總會悄聲的話說當年。 因此婆媽們堅持不能只一套服裝穿到底,絕不敷衍全場期待精彩節目的老人們。為了公益表演每次登台,穿著的戲服風格和樣式,都一起討論,台灣農村、復古裝扮、和服、韓服…增添更多色彩刺激視覺…,總是有著台灣婦女節儉的傳統美德,結伴去大菜市場挑選適合的舞台裝、採購布料,由最年長78歲的勝美阿嬤,親手剪裁縫製,分工製作髮飾或縫亮片,手巧得令家裡兒孫驚嘆,雖然都是自掏腰包,但看到台下的觀眾歡喜,婆媽自己更快樂,多年來家人都持續支持她們炒出更多廚房之外的”精神食糧”給需要的孤獨老人品嚐,子女偶爾充當司機幫忙載送,婆媽們帶動家人一起行善,也引導初初入門的新手志工如何陪伴住民。 雖然老人院多是身體機能退化,躺床上或是插管、背著尿袋..無法用力拍手,甚至沒有掌聲,但從住民爺奶的眼神和微微點頭打拍子、連牽動的皺紋也全都微笑了起來,這其中展現出銀髮族"轉行”撇開金錢,力量的付出,帶給自己更多少生命的意義與成就感。 暑假期間婆媽瑜美更自願指導台南市神召會安南區信心堂弱勢課輔班的孩童簡單手語及歌曲律動,讓關懷繼續延伸。 這群終年在家廚房為兒孫煮飯的婆媽長期義務付出,最真切的回饋就是看到受服務者的笑容,因此使命感倍增,持續美美的表演義務奉獻,給人歡喜與快樂,創造”灶腳”婆媽的生命價值更大的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