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退休準備指數調查 台灣上班族老後生活拉警報

旅食樂/旅食樂 2018.08.09 08:03

圖一

2017年世界GDP排名,台灣位在第22名,國內人均生產毛額達4萬7790美元,優於許多先進國家。台灣人民雖然擁有高所得,但根據《遠見雜誌》、施羅德投信以及政治大學商學院資料採礦中心最新的「台灣工作族群退休準備指數大調查」發現,退休財務規劃上,台灣的總分遠不及世界平均。為了一窺台灣民眾的退休準備現況,《遠見雜誌》與施羅德投信,連續五年進行市調分析,今年首度參照Aegon(荷蘭全球人壽保險集團)日前公佈的跨國退休準備調查報告,將台灣的調查結果進行加權統計,以滿分10分,及格6分來看,台灣總平均僅4.17,在全球16個開發中和已開發國家排行裡,敬陪末座,甚至比世界平均5.9分還低。

六成民眾想自選投資平台 對政府基金失去信心

針對今年調查結果,《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表示:「《遠見雜誌》是台灣媒體產業中,關注退休議題的先驅。多年來,《遠見雜誌》與金融業者透過多種調查方式,從不同的面相切入,剖析民眾的理財觀念與退休規劃,並判讀危機意識的消長與退休準備的現況。今年總分雖然不盡理想,但從單項結果可以發現,台灣民眾對於退休準備,比往年擁有更多積極的準備與正向評價。」以政策面來說,今年的調查發現,有86.8%的受訪者贊成政府推行「每月按薪資比例自動提撥退休金」的制度;此外,62.9%的受訪勞工願意參加「勞退基金自選平台」制度。換句話說,多數民眾贊成透過政府的規範,進行強迫投資或強迫儲蓄,但在投資標的上,還是傾向以自行選擇的產品為主,從此處也能發現,民眾對政府基金似乎不具有太多信心。

退休基金無專戶專用 投資習慣依舊保守

全球退休基金管理專家施羅德投信主管吳佳嫺觀察,「台灣人投資觀念相當保守,雖然多數民眾都認為退休規劃勢在必行,但對於投資計劃、投資商品的熟稔度、諮詢服務及財富管理知識等,都相當缺乏。」調查結果顯示,73.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沒有財富管理諮詢的管道;而81.8%的上班族在準備退休金時,還是以儲蓄或定存為主;值得一提的是,超過六成的受訪民眾承認,當生活開銷擴大或遇到資金缺口時,會挪用退休金應急。可見,多數民眾還是沒有「專款專用」的觀念,「當金錢沒有進行完整的規劃,並根據使用目的劃分開來,就會失去長期投資的複利收益與初期設定的投資報酬率,」吳佳嫺提醒,「從這幾年來的調查可以發現,台灣人習慣購買風險低但報酬低的金融商品,不是不能理財,只是投注在保守型商品的比例太高,能靈活運用的資金,就會相對受限許多。」

(左起)林口長庚醫院護理師譚敦慈、政治大學副校長王儷玲、施羅德投信主管吳佳嫺、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和副主編林讓均,一同參興本次活動。(遠見雜誌提供)

(左起)林口長庚醫院護理師譚敦慈、政治大學副校長王儷玲、施羅德投信主管吳佳嫺、遠見雜誌社長兼總編輯楊瑪利和副主編林讓均,一同參興本次活動。(遠見雜誌提供)

所得替代六成 80%民眾沒信心

為求調查結果的公正與客觀,本次調查特別委由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資料採礦中心執行,長期關注台灣退休制度的前金管會主委、現任政治大學副校長王儷玲指出,「年金改革在民眾對退休準備上,扮演了承先啟後的角色。因為政府這一刀,不僅讓公務人員重新審視自己的資金是否充裕,也讓全國許多勞工開始重視『所得替代』的問題。」根據OECD的報告指出,退休後平均應享有退休前六成的薪資收入,才能維持原本的生活品質。但本次調查卻發現,將近八成的受訪者,對「退休後能享有六成的所得替代率」感到沒有信心;更有57.9%的勞動人口,對於「退休後能否享有舒適滿意的生活」表示沒信心。顯見「民眾有心準備,也有危機意識,但對於如何著手,卻是一籌莫展。」王儷玲表示。

退休年齡新設定  65歲以上是常態

對退休後享有舒適滿意的生活的信心度不足,連帶影響工作族群對退休年齡的設定。本調查有高達72.5%的受訪者認為退休年紀在65歲以上,甚至有近三成的工作者認為超過70歲才會退休。面對來勢洶洶的退休浪潮,以及生涯規劃的重要課題,本活動特別邀請到政治大學副校長王儷玲、林口長庚醫院護理師譚敦慈以及施羅德投信主管吳佳嫺,以過來人的經驗,進行精采的交流對談,提供工作族群人生規劃的觀念啟發和經驗分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