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迷客夏 大s missav
15-18°C

南鯤鯓代天府分靈各地形成王爺「信仰圈」謁祖朝聖「香路」

大成報/劉采妮 2018.06.29 02:42
【大成報記者劉采妮/台南報導】財團法人南鯤鯓代天府的王爺信仰起源很早,總幹事侯賢遜表示,廟內所祀的五府王爺等神明分靈各地27000多家,分靈神明照顧地方,神威廣被,在各地生成無數堅不可拔的「信仰圈」,並日漸擴大,信徒之間虔誠崇拜敬神約定成俗,在特別擇定的日子,盡心出錢出力,奉請分靈神明回到祖廟謁祖述職,向祖廟請領官將士兵、器械火藥,各路來朝的香路於焉形成,回祖廟進香謁祖的香火傳承,從1817至今不變。

侯賢遜總幹事指出,分散各地分靈神明,每年或是神明聖誕日、或是神明指定日、或是特殊紀念日,由信眾護駕,沿著固定進香路線的「香路」,向著祖廟萬眾來朝,場面相當感人;南廟資歷相當久的李國殿秘書表示,分靈神明回祖廟述職謁祖的「進香形式」,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817~1945,因為道路交通設備簡陋,都以徒步、自行搭便橋等傳統方式;第二階段1945~1977交通路線較為順暢,採徒步車行混合形式;第三階段為1977~目前,大多採車行,部份短距離徒步。

侯賢遜總幹事表示,從古自今王爺信仰所形成的信仰圈,傳頌著很多「膾炙人口」的神蹟故事,尤其是地處偏僻的北門沿海鄉村,在數百年間發展成為世界王爺總廟,其來有自;就南鯤鯓代天府分靈各地所形成的「信仰圈」,侯賢遜總幹事特別以嘉義塭港三朱王壇為例,該信仰圈每年帶著小漁村開枝散葉的族親,把將世世代代的王爺信仰傳承,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七日,率團前來南鯤鯓代天府面聖「繳禮納貢」,每年匯聚的濃濃五王信仰熱絡氛圍,感動很多人,並對他們在短短時間醵資香油(平均280萬以上)的力量翹首稱讚,而這股力量的背後,正是「三朱王」、「四大王」所展現的赫赫神威的神蹟。

每年的4個進香期旺季,分別為農曆4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上中旬的前1-2週,尤其是李府千歲(農4/26)池府千歲(農6/18)吳府千歲(農9/15)朱府千歲(農8/15)范府千歲(農4/27)、萬善爺-囝仔公(農8/24)神明聖誕的前幾天,一直到聖誕日的祝壽人潮、轎陣最為擁擠。尤其是李府千歲為萬軍之帥,五王兄弟中的老大,因此,進香期最為熱鬧,也是因為分靈廟最多的關係。獨特的南鯤鯓代天府王爺進香期為國家無形文化資產(直轄市定民俗活動)。


從1817年至今謁祖進香形成的古香路,李國殿秘書指出有「北路香-台西五條港香」、「南香路-大湖碧湖宮~大湖香」,兩個龐大的進香活動,都在民國54年中斷。當時的北路香估計超過3-5萬人,每年農曆6-7/6-10(3夜4日);南香路-大湖碧湖宮~大湖香」,共計3夜4日進香活動,也是有高達2-3萬人參與,古香路蘊藏著豐富傳奇的宗教文化的歷史故事。


侯賢遜總幹事說,再度恢復南北古香路相當困難,尤其是2015年恢復「北-台西五條港香」,所花費財力、物力、相當多,感謝林清標主委的魄力、毅力,促成古香路續航,當時的進香場面撼動人心,造成轟動的。他強調,從古至今,除了王爺總廟的五府千歲的「香路」之外,其他神明進香的也很多,諸如關聖帝君、媽祖、廣澤尊王,還有不是王爺直屬分靈的神明進香,所形成的香路,不勝枚舉,「香路」締造出的無形文化資產值得促進發展。
(侯賢遜、李國殿口述/劉采妮整理)

圖一:五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李國殿提供)
圖二:李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李國殿提供)
圖三:侯賢遜總幹事(左)李國殿秘書(劉采妮拍攝)


熱門關鍵字:

宗廟之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